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核心价值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在全国实现“可复制、可推广”。资本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成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先行先试基地。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仅表现在商品市场上,更体现在要素市场上。相对于商品价格体制改革进程,我国资本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改革上相对滞后。资本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成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先行先试基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战略部署, 要求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改革上取得突破,强调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改革的最后“堡垒”与重点
资本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首先是要实现人民币对内对外价格的市场化。人民币对内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始自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遵循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基本原则。目前尚未完成的是存款利率上限的全面放开,进一步的改革需要完善利率定价机制、报价机制以及利率传导机制。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有个渐进次序:大额同业存单利率放开,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建立,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利率市场化。对于第一步改革,2013年12月央行公布了《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开启了银行间市场同业定期存单利率市场化进程。对于第二步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一方面切断银行背后的政府隐性担保,以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另一方面保障存款人利益。对于第三步改革,央行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在区内实现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的先行先试,着力推进利率市场化体系建设,放开区内一般账户小额外币存款的利率上限。
人民币对外价格的市场化,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汇率制度浮动幅度还较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重点,在于确定中间价与扩大浮动区间。资本要素配置的全球化,依赖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自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下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我国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长迅速,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达4.63万亿元,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额占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达11.7%,在国际支付货币中人民币成为了第七大货币。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对外开放,将促进国际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额的加速增长,通过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排除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性障碍,推进人民币从贸易结算货币向国际投资货币发展。资本项目的开放,并非资本和金融账户项目下所有子项目都不受限制地完全放开,已实现资本项目开放的国家,也对跨境直接投资不动产和证券市场交易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对于短期外债以及投机性头寸的监管也未放松。显然,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要依据风险性逐步放开,从信贷工具交易、直接投资到资本与货币市场工具交易,再到个人资本交易以及衍生品交易。
资本投融资便利化是资本要素全球化配置的突破口。根据国际经验,离岸金融是投融资便利化的重要突破口。我国人民币离岸银行业务仍以国际结算为主,离岸金融市场亟须依托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实现升级。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在“一线打通,二线隔离”原则下进行金融创新,建成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不仅是自由贸易区建设初期的国际经验,而且适合中国资本市场渐进式改革的实际。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建立起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国际及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贯通资金自由流动渠道,形成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
宏观审慎的资本管制应有区别对待
资本自由流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结果是不确定的。国内金融自由化,以及国内诸如有效的法制、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的审慎监管等核心制度的完善,是资本自由流动的基本前提。若不具备这个基本条件,过快地开放资本账户,只会由于金融自由化和监管水平的不足,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这意味着,需要对资本流动进行宏观审慎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入带来的不同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的资本管制应当区别对待。上海自贸区在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上先行先试,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监管资本流动。
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监管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游资型的模式,即“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区内贸易与投融资便利且自由。在“一线放开”中,金融监管应该根据不同领域的贸易自由化需求及风险来操作,相关性越高且放开后风险越小的领域应最先放开,且应该先放开流入,再放开流出,先放开对不动产的管制,然后再逐步放开股市和债市。在“二线管住”中,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有度地控制区内区外之间的渗透,其采取的措施是账户隔离和适度实体隔离,必要时采取临时性管制措施。二是分账户核算管理模式,即通过银行分账经营、独立核算,在区内构建一个涵盖离岸和在岸业务、本外币一体化、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金融环境。该模式一般遵循“资金分开,账户分离,系统分离”原则,要求区内所有企业、个人、金融机构的账户都被标识,与境内账号隔离,并通过该系统来实时监控账户内资金的流向。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在全国实现“可复制、可推广”。金融开放是上海自贸区建设中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这种核心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先行先试,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跨境融资自由化,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全面开放。(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难点与路径研究”(13&ZD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