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地产:赴港上市或重启IPO 地产融资新期待
许家印的热情又在3月被点燃。2008年首次跻身房企销售百亿俱乐部,而3月3日广东省出台的“粤十五条”则让老许直接受益:广东员村地王41亿元的土地出让金可以暂缓缴款,身在北京的老许禁不住形势大好,公开表示恒大仍“齐心协力准备赴港上市”。
另一方面,停止近7个月的国内IPO融资也有望破冰。3月6日,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IPO重启工作虽没有时间表,但势在必行。
两地股市转暖无疑让预备上市房企看到IPO成行的希望,然而何时能吃到这块垂涎已久的奶酪,众房企心里都没有底。
赴港:枕戈待旦
“公司上市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恒大地产一位中层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恒大希望成为市场回暖后赴港上市的“第一单”,“无论是销售业绩,还是土地储备,我们都有这个实力。”
高达458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曾被质疑将是压垮恒大的最后稻草,市场更传闻恒大资金缺口一度达到160亿元。“恒大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3月份,在北京开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如是说。
据记者获悉,让老许有如此底气的原因是,恒大与淡马锡、美林等机构投资者签订的对赌协议原本将于今年5月到期,若上市不成功,恒大就有“资产被瓜分的危险”。不过,许家印对记者表示,这一协议已经被展期,具体何时到期,许家印未能透漏。
和恒大地产相熟的人士透露,2008年,恒大销售突破百亿元,完成了很多上市企业都做不到的任务,许家印也认为,这就是上市实力所在。
但是老许并不轻松。巨量土地需要开动工,资金从哪里来?2008年,为解决上市未成的资金问题,恒大向新世界集团主席郑裕彤以及美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私募6亿美元资金,据传其中一笔私募的年利率高达40%,6亿美元的融资显然让恒大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关键在于融资规模”,上述恒大中层告诉记者,如今碧桂园、雅居乐股价都在3港元上下,恒大目前的情况很难维持原有的融资规模。
2008年3月,恒大招股价定在3.5港元至5.6港元之间,预计募资104亿至166亿港元。“上头的意见是,至少要与上次融资的额度持平才好。”该人士称。
普华永道早前预计称,2009年将有35家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金额约为700亿港元,略高于2008年的600亿港元。
而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赴港IPO的核心难题在两点,一是当前投资者对内地房地产股的接受程度,二是当前H股市场对内地房地产股的估值已经低于其净值,在此基础上新股IPO很难达到其融资目的。
记者发现,龙湖、星河湾、卓越、方圆,这些在2007年排队上市的企业,如今很少谈及上市的话题。一位不愿具名的星河湾人士告诉记者,尽管星河湾地产副总裁梁上燕对外表示暂缓上市,但公司已为上市做过充分整合,从“宏宇”更名“星河湾”,在市场不景气之际塑造全新品牌。
A股:等待破冰
意欲赴港上市的企业在低调中潜行,而希望在A股IPO的企业则在苦等闸门放开,范福春一句话无疑让他们看到曙光。
“仅是一句表态而已”,平安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刘细辉表示,IPO放开还需等待证监会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即使制度出台,也还要先选择几家公司IPO,以试验新股发行制度的效果。这可能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市场已经不正常了,2007年只有广宇集团和荣盛发展,2008年是合肥城建和滨江房产两例,长达近7个月的IPO关闸很大程度上截断了优质房企上市融资的路径。”有证券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
如今的现实是,目前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银行体系,但对负债比率动辄60%以上的房企来说,增加银行贷款并不是最佳选择。同时,房地产配套的信托、基金、债券等融资渠道尚没有大规模运作。
尽管IPO放开尚无时间表,但IPO这座窄桥上已经拥挤着万达、绿地等十几家房企等待通过。
“2009年上半年力争完成私募工作,引进战略投资者;下半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和高管期权的分配工作,择机上市。”万达老总王健林如是说。而绿地则逆势储地增加砝码,1月份绿地拿下上海嘉定、宝山、徐汇将近100万平方米的住宅和商办项目,2月又将天津蓟县一幅1013亩的土地收入囊中,表现尤其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