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准备好了吗
素帕猜:人民币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前,在中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也要不断地强化整个经济体系和货币的信誉度。素帕猜: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我们的资本账户更加开放,或者允许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进行更多结算或者贷款。
原题: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准备好了吗
——对话泰国前副总理素帕猜
法治周末记者 王婧
法治周末实习记者 沈佳苗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不断推进。
几天前,有消息传出,中国银行法兰克福分行将成为欧元区第一家人民币清算行。
一个月前,农业银行正式向东盟国家提供跨境人民币清算和投融资服务。
去年10月,人民币已经取代欧元,成为全球贸易金融活动中使用量第二高的货币。
一切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强烈的意愿使用人民币进行清算。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除了流通、结算、支付和投资四个步骤外,人民币还必须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在世界货币体系长期以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之后,人民币能否从被动地“盯住”美元,转变为被其他货币“盯住”的角色?这不仅需要人民币具有与币值相匹配的货币价值,还需要人民币的汇率保持长期的稳定。
在人民币蜚声国际的同时,国内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在积极推进——上海自贸区一系列金融利好政策的释放、利率市场化及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的扩大,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征途的内在动力。
对于中国而言,货币政策从保守到放开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目前的金融改革是否已经为人民币国际化作好了准备?融入国际化的进程,也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分担更大的风险,人民币是否足以强大,可以迎接这些挑战?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还需要作哪些准备?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我们有幸见到了泰国前副总理素帕猜。作为泰国政要,素帕猜积极倡导推动次区域框架、区域框架和全球框架的交流与合作。作为曾经的WTO总干事,素帕猜十分关注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他也与我们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更多竞争力、更稳定、更持续
法治周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依据《牙买加协议》而来,核心在于建立多元储备货币机制。但现状却是,美元依然在整个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过渡依赖美元,使得美元的超发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经济波动。您如何评价这一现状?
素帕猜:在欧洲经济危机时,我会见了前冰岛的总理,他当时尝试向欧洲其他国家借贷,但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伸出援手。之后,他来到中国,中国也没有提供任何的借贷,反而是和冰岛的央行签订了货币交换协议。而这一举措大大刺激了冰岛经济的复苏。之后很多欧洲国家也改变主意,反过头来帮助冰岛脱离危机。
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性,因为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国家联系紧密,危机到来时,银行是缺乏流动性的。如果当时有更多的借贷或资本的推动的话,会有利于经济复苏。
我记得在美国经济危机过去之后,美国不断进行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从1到3,而这段时期全球都出现了流动性的泛滥。在量化宽松政策之后,流动性在全球出现了短缺。
我的结论是,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全球几大重要的货币,比如美元、欧元和日元都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过分依赖有可能带给我们很大麻烦。因此,人民币要想走向全球,必须重视自己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建设。
法治周末: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的问题不容忽视,但我们依然无法摒弃美元。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素帕猜:我曾经读过一本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教授写的,书名叫做《对美元的挑战》。书中写到,在金融危机后,美国的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在受到如此重挫后,为什么依然能够在国际市场利用美元结算、支付和储值?就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良好状况,这个不仅仅是就业和生产力,还体现在整个经济的信誉度上。我想,这也会给我们一些启发,究竟什么样的货币能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法治周末: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然是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中国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结构上的问题。您认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还需要作哪些层面的改革?
素帕猜:人民币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前,在中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也要不断地强化整个经济体系和货币的信誉度。我注意到,中国政府已经在三方面提出了要求:中国需要更多的竞争力、需要更加稳定、需要更持续的发展。
法治周末:人民币要想真正实现国际化,必须要有内在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就像您前面所说的三个方面的改革,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改革。如何能够让中国更加具有竞争力?
素帕猜: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我们的资本账户更加开放,或者允许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进行更多结算或者贷款。
中国现在在作这种过渡,从重视国有银行到重视国有私有联营的银行,或者纯私有制的银行。而下一步私有银行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要想轻松地得到借贷,是需要和高质量的投资环境相挂钩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达到这种目的。
法治周末:储备货币多元化无疑有利于分担风险,但同时也在不同储备货币体系间形成竞争。这也要求货币储备发行国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监管。您如何看待现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
素帕猜:首先,我认为金融支撑体系十分重要;第二、人民币的国际化关键在于资本账户的可兑换性;第三、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最后一点是,中国需要要在国内建立一个深层次的金融市场。
充满风险的国际化进程
法治周末:我们关注到,东亚很多国家都开始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作为泰国前副总理,您能否谈谈泰国政府对使用人民币的看法?
素帕猜:在亚洲经济危机时,我是泰国副总理,当时来中国见过中国政要,中国政府给了泰国10亿元人民币支援。当时亚洲很多货币都经历了大幅度贬值,当我们寻求帮助时,整个亚洲的经济已经见底了。当时我们要求,能不能做到不让人民币贬值。
在那个阶段,中国政府在香港市场进行美元借贷,之后在中国大陆购买大宗商品,再向外出售,获得人民币后存放在大陆银行。通过香港和大陆的利率差(香港大约是3%左右的利率,大陆银行大约是4%至5%的利率)获得大量资金。
通过向中国借贷和阻止人民币贬值,泰国渡过了危机。但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特别是当泰国等亚洲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时,这种风险到处都存在。
法治周末:由此看来,要成为储备货币,汇率必须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不断贬值的货币是不受青睐的。但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在波动,人民币也在持续走低。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样的状况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吗?
素帕猜:人民币不断升值,随后开始有一些波动又小幅减值。这一切都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通过贬值和升值的过程,可以控制人民币外流或流入的趋势,更好地预测人民币的流动性。流动性对于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我在和其他国家领导人讨论的时候,问到为什么不用更多的人民币来结算,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人民币的流动性问题。目前,美元在全球的金融资产总额是560万亿,欧元达到500万亿,日元有130万亿,英镑9万亿,而人民币还不到1万亿,只有2500万元左右。
法治周末:很多经济学家也提到,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显得有些失衡。对于解决这种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指数,作为货币锚来进行约束,对此您怎么看?
素帕猜:世界上各个国家不能只依赖自身繁荣和少数几种货币。当然仅仅依赖人民币也不行。我不希望人民币成为世界的主导货币,我希望能有一揽子货币计划。
其实,最好的一种方式是使用SDR(特别提款权),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但是,SDR受到IMF的控制,IMF又受到美国和欧盟的控制。我不希望SDR出现这样的情况,但也许在6年、10年后,这样的问题会出现。因为这些货币的利率都是由国家经济控制的,而这些国家的经济目前还没有足够能力来支撑这些货币,所以我非常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