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合资寿险外方股东利润大降 偿付能力或受损
保监会数据显示,外资寿险的市场份额下降到3.4%,24家公司中13家出现负增长,整体保费收入负增长42.2%
理财周报记者 汤雅婷 何佳 陈光/文
美国金融危机还未结束,第二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次登陆。诸多国外保险业集团2008年度均报出全年或季度亏损。理财周报记者查阅的20多家“著名”保险集团中有约60%去年经营收入或净利润出现下滑。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也终于在2009年3月4日宣布“单飞”,摆脱AIG的高额“坏账”而成为友邦保险集团。
在中国这个相对保守和简单的金融市场中生存的外(合)资保险公司,其外方股东经营状况如何?全年亏损对投保人利益会有多大影响?
合资公司外方股东经营现状堪忧
用事实说话。理财周报记者查阅多家在华合资公司外方股东的财务报告,发现20%的外方股东公司经营状况2008年出现全年或季度亏损;60%的外方股东去年经营收入或净利润出现下滑。仅法国安盛、英国英杰华和保诚集团等依然有所增长。
美国国际集团(AIG)200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的季度巨亏617亿美元,创下了历史纪录;之前第三季度亏损为245亿美元。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友邦2009年1月份保费收入是61724.53万元,同比负增长23%。
美国信诺保险集团去年第四季度净亏损2.0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63亿美元。损失主要与资产市场表现不佳和利率变动相关。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中国的合资子公司招商信诺今年1月业绩下滑明显,保费收入156189.91万元,同比负增长高达92.85%。
除去出售开曼财政收入基金(CI Financial)所获收益外,加拿大永明集团2008全年营业性业务亏损4000万加元。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中国的合资子公司光大永明2009年1月保费收入5085.39万元,同比负增长84.7%。
欧洲国家保险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2008年净利润下降40%至7.31亿欧元。英国标准人寿去年全年资金流入下降23%,为62亿英镑。荷兰国际集团(ING)2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该集团全年亏损7.29亿欧元。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费收入数据显示,其在中国的合资子公司首创安泰及太平洋(13.36,0.10,0.75%)安泰2009年1月保费收入分别是5527.67万元和5609.9万元,环比负增长47.09%及106.13%。
中国合资寿险公司的表现似乎也不尽如人意。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外资寿险的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6.5%下降到3.4%,24家公司中有13家出现负增长,整体保费收入负增长42.2%。
投保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08年11月30日,友邦保险集团综合偿付能力比率平均超过监管规定200%,目前资产超过600亿美元。
虽然如此,投保人的信心还是受到了冲击。友邦保险北京分公司某营销部一位代理人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为争取客户时PK信诚人寿失手而感慨不已。客户犹豫不决并最终放弃友邦的重要原因就是友邦的“命运多舛”。
“合资公司的经营与其股东是两个独立的实体,没有太大关联;一般来讲,已投保的客户其保障利益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因为有监管机构的密切监管,其偿付能力也不会轻易出现问题。但是,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还是会产生一定制约的。”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中,大多数保险业分析师及专家学者都如是表示。
“客户在投保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产品,设计的合理与否,提供的保障是否全面;其次就是选择保险公司的品牌。”复旦大学保险系主任徐文虎向理财周报记者分析道,“而合资公司外方股东的亏损无疑地将对合资公司的品牌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品牌特质,包括一个公司的偿付能力,服务水平,理赔程序等方面的表现。”
目前国内24家合资寿险公司中,绝大多数的外方股东都是较大的保险集团,而中方也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且多数为国有企业。“一个实力雄厚的股东对于旗下的合资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声誉的支撑和担保,而如果大股东方出现亏损,消费者对其合资公司的信心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的。”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认为。
对于理财周报记者提出在中国是否会出现退保潮的疑问,分析师均表示,预言退保潮还为时过早,且不大可能。国信证券分析师武建刚认为:“该轮危机的影响已经没有一次危机那么强烈了。这些外方股东也并没有出现之前AIG所出现的严重亏损,面临倒闭的危险。而且大家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准备。所以退保潮出现的可能不大。”
对外经贸保险学院院长王稳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说:“品牌声誉是企业形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品牌声誉下滑,就可能出现退保现象。这又会引起保监会的注意,监管更严格,从而会提高保险公司的应付成本。”
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可能发生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的发展通常需要一个周期。开业后的前五到八年,需要不断注入新的资金,扩充保险公司的资本准备金,以保证其正常运营及充足的偿付能力。一般是五到八年后,保险公司才开始盈利。在此期间的资金需要依赖股东的不断支持。
2008年多家合资公司进行了增资,例如光大永明人寿注册资本从9亿元变更为12亿元;信诚人寿注册资本从18.2亿元变更为19.8亿元;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从7亿元变更为8亿元;中德安联注册资本从10亿元变更为14亿元。
对外经贸保险学院院长王稳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外资股东的亏损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资本金的扩大规模肯定带来影响,短时间内,可能给增资扩股带来困难。”
此外,对于直接影响到投保人利益的偿付能力问题,国信证券分析师武建刚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在合资公司正好需要增资扩股的时候,母公司发生亏损无法提供注资,那合资公司的偿付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了。”
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也认为:“对于合资的保险公司而言,如果外方股东出现亏损,那将是对其合资公司业务发展和开拓的潜在制约。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旦监管不及的,将可能发生偿付能力不足的情况。”
外方股东撤资可能性不大
理财周报记者注意到,似乎在外方股东出现较大亏损之时,在华合资公司仍在持续盈利。国内合资公司或已成为外方股东的优质资产。那么,外方是会“抛弃”中国的合资股份以维持自身稳定,还是将更多精力转到中国,巩固合资公司的实力呢?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现在国内大部分合资公司规模还较小,即使出售对母公司的帮助也不会太大;而且根据保险公司发展的周期规律,它们才刚刚进入盈利期,加上中国保险市场的需求强大,外资股东目前是不会考虑撤资的。
清华经管学院国际贸易与金融系教授陈秉正也表示:“股东的亏损对合资公司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