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弹性实质性增强了
自今年3月17日央行提升人民币日内波幅至2%后,有关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争论就一直不休。最近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境内即期汇率出现大跌,昨日的盘中最低落至6.2639,距年内低点6.2676咫尺之遥。
自今年3月17日央行提升人民币日内波幅至2%后,有关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争论就一直不休。但究竟什么是达到均衡水平、什么是合理的波幅限制,以及怎样才是实现了人民币弹性的实质性增强?市场或监管可能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市场就是市场,货币对于价格的发现功能,在人民币的境内及离岸市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体现,这一点在近期更为明显。实际上,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持续走贬,各种投机、对冲保值的需求都应运而生了。
上周开始,中国银行(香港)推出了一款人民币结构性衍生产品,条款称如果9个月内人民币汇率下降1.7%的话,投资者就可获得5%的年化收益,高于其他多数期权类存款品种3%左右的水平。而如果没有达到约定的贬值触发点,存款者就只能获得0.1%的年化收益,比香港现有的1年期银行普通人民币存款利率0.59%还要低。
据悉,恒生银行也推出了极为类似的“看空人民币汇率”的保护投资型存款产品。在其他银行,也包括某些针对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的专属同类产品。
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在港银行机构开始做空人民币?其实不然,因为银行最主要的外汇业务都是为客户而设计的,银行自身的自营头寸占比一直不算多。
可以说,在去年全年约3%的对美元升值情况下,并没有出现上述结构性汇率衍生产品。而一直以来国内部分银行推出的远期汇率产品等,最初目的也是为外贸企业提供对冲手段。但由于单边升值预期的存在,一直就无法产生规模效应,进而抑制了银行的创新主动性。
市场灵敏的嗅觉告诉我们,从今年1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劲升至历史新高的6.0406后,贬值预期开始抬头,至3月17日波幅倍增实施的前一交易日,人民币贬幅已达到1.81%。而3月17日当日人民币大跌279个基点后至今,短短两个多月人民币接着又贬值了1.25%,半年不到已完全吞噬了去年全年的升幅。
市场看到了人民币未来或者继续贬值,或者扭贬为升的可能性均大大增加了,也就是说双向波动的概率变大,人民币弹性增强了。这一情况下,对银行机构来说,并不存在赌哪个方向的可能。但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汇率保值的必要性空前提升。为了对冲实务中的汇兑风险,这些来源于政策和市场预期的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自然就得到增强。
最近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境内即期汇率出现大跌,昨日的盘中最低落至6.2639,距年内低点6.2676咫尺之遥。可以说,相比去年而言,今年人民币走势的不确定已大大增加。这一切的理由都在于,人民币的弹性真的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