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收购吉盛伟邦生变由并购转为品牌合作
刚刚进行完IPO(首次公开募股)预披露的红星美凯龙,又放出重磅消息称,将对吉盛伟邦实行双品牌战略,吉盛伟邦将其商业品牌独家长期授权予红星美凯龙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新商场。”未来电子商务对实体家居的影响还会持续,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果红星美凯龙不在这一块下功夫,面临的冲击会更大。
吴现广 黄艺 家居业最大规模的并购进展得并不顺利。
刚刚进行完IPO(首次公开募股)预披露的红星美凯龙,又放出重磅消息称,将对吉盛伟邦实行双品牌战略,吉盛伟邦将其商业品牌独家长期授权予红星美凯龙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新商场。这意味着,红星美凯龙在今年2月以超过20亿元现金并购吉盛伟邦的计划已经搁浅。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从红星美凯龙内部确认,红星美凯龙已与吉盛伟邦签署品牌许可使用合同。通过品牌战略合作,两家企业可以通过互换资源共享对方由于市场、技术、管理差异而形成的比较优势,从而降低直接并购后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整合成本、节约战略实施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
将借力家具村
改变合作方式,是否意味着红星美凯龙会支付违约资金?红星美凯龙内部一位高层对记者说,这是经过双方磋商一致达成的结果,并不涉及违约行为。但对于此前协议所拟定的22亿元并购资金,公司则会根据整体战略部署,来调整和统筹资金的投入及使用。
红星美凯龙方面对记者表示,双方通过深入研究商业环境以及各自的经营现状、优势后,认为“基于品牌为纽带的战略合作”比“并购”更加符合双方一致的商业利益和各自长期的战略目标。同时,红星美凯龙还表示,推进“双品牌”战略,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在吉盛伟邦的“家具村”基础上建设世界家居工厂直销中心。
对于吉盛伟邦的“家具村”,红星美凯龙一直心存向往。一方面是因为吉盛伟邦联合绿地30亿元打造的家具村毗邻上海青浦奥特莱斯,占地面积大,地理位置极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红星美凯龙的业态中一直缺少规模如此庞大的家具村。不过,吉盛伟邦“家具村”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面临人气不旺的尴尬。
无论是卖场数量还是销售额,红星美凯龙都是目前家居卖场业毫无疑问的“老大”,而吉盛伟邦在全国的卖场数量总共仅有6家,其中3家位于上海,广州和长春分别有2家、1家。两者的体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上海家具协会会长黄莅国对记者说,两者的并购很多年前就在谈,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红星美凯龙才决定以超过20亿元现金拟收购吉盛伟邦100%股权,这说明在资金上,红星美凯龙很早就有准备。
逆势投入
就在今年4月,红星美凯龙出现在证监会发布的第六批IPO预披露名单中,计划发行不超过10亿股。其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获得营收66.5亿元、55.5亿元、59.9亿元,2011年至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下降7.35%;而2013年同比上升19.8%。2013年至2011年三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11.5亿元,11.96亿元,2012年和2013年分别增长-3.8%和17.4%。
值得注意的是,红星美凯龙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66.96%,2012年为65.01%。
然而,今年以来,红星美凯龙的财务表现却十分抢眼。据红星美凯龙未经审计的《2014年一季度合并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红星美凯龙在2014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5亿元,去年同期为9.02亿元,同比上升21.3%;一季度期末余额32.84亿元。
事实上,即使没有在吉盛伟邦上逾20亿元的资金投入,红星美凯龙需要花钱的地方也非常多。从预披露的招股书中可见,其在家居商场建设类项目中就计划砸入资金33.3亿元,占募集资金75%,主要投入武汉、重庆、天津、合肥等地区8个新店项目。在另外的25%资金中,2亿元将用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1.2亿元用于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8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而眼下,建材家居卖场整体过剩的局面和疲弱的终端购买力并未给红星美凯龙提供优良的客观环境。有分析人士称,即便这桩并购顺利达成,在这种萧条的市场环境中,红星美凯龙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黄莅国对记者说:“红星美凯龙一直在扩大,但需要考量的是,发展的速度与消费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需求是否能够匹配,光拼规模是不够的。”未来电子商务对实体家居的影响还会持续,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果红星美凯龙不在这一块下功夫,面临的冲击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