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交易下滑,顶级交易所谋求全球化破局
受到投行退出的影响,业内普遍预计在投行撤离之后,大宗商品交易量将出现下滑,2014年商品交易量下滑将会拖累全球衍生品交易。在4月21日的LME亚洲年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指出将与中国内地市场展开合作,并计划在2014年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迷你金属合约。
大宗商品交易量下滑形成趋势,交易所在无力改变大宗商品本身价格下跌情况下,谋求全球扩张,以CME,ICE,LME为代表的全球顶级交易所纷纷通过并购,设立分支机构,产品互挂等方式,在全球各地布局,并推出针对性的新品种,扩大业务范围。
全球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际投行纷纷抛售大宗商品业务,商品交易量下滑趋势形成,面对这一危局,国际大牌交易所坐不住了,交易所纷纷谋求全球化扩张,并推出针对性交易品种,争夺异地市场份额。
大宗商品交易量下滑趋势形成
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衍生品交易,从2012年开始已经步入颓势,当年全球期货与期权交易量212亿手,下跌15.3%,这一跌幅为10年来最大。而在1988年全球股市崩溃时期,全球期货和期权交易量跌幅也并未超过10%。
2012年全球各国纷纷实施低利率政策,经济增长缓慢和欧元区的危机令投资者交易兴趣下降。另外当时还面临着各国金融监管风暴,衍生品市场陷入恐慌。
2013年,在美国经济复苏等原因下,全球衍生品交易量略有回升,外汇掉期期货等新品种为市场注入活力。但即使如此,未来依然令人担忧,增加的成交量来自外汇等交易,商品交易依然低迷,作为美国本土大宗商品交易最活跃平台的CBOT交易所,2013年交易量下滑10%左右。
另一方面,2013年开始,投行大面积退出大宗商品业务。
2003年,美联储在花旗银行推动下,允许银行进入大宗商品市场,但10年之后,美联储2013年表示需要重新审视2003年的决定。
2013年7月开始,高盛、瑞银、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美银美林、摩根大通、巴克莱等多个国际投行纷纷抛售了大宗商品相关业务或关闭了相关部门。
受到投行退出的影响,业内普遍预计在投行撤离之后,大宗商品交易量将出现下滑,2014年商品交易量下滑将会拖累全球衍生品交易。
交易所如何张挽回败局
面对萎缩的交易量,以CME、ICE、LME为首的国际大牌交易所纷纷将目光瞄准异地扩张,图谋全球化发展。
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最大交易所CME集团(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由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合并而成)专注于在海外建立分支结构。2014年4月27日,CME集团在欧洲设立分店,推出外汇期货,这是欧洲地区首次出现场内外汇期货。
CME表示不想重复欧洲地区已有产品,而外汇产品一直是CME的优势。
欧洲并不是CME全球化扩张的终止,下一步CME将进入亚洲。在2014年3月,美国弗罗里达举行期货行业大会上,CME集团总裁Phupinder Gill指出亚洲地区充满机会,他认为亚洲地区对新产品需求非常迫切,亚洲地区将成为CME集团进军的重要市场。
作为CME最大竞争对手,ICE集团则延续了一贯的并购风格,展开海外收购。
2月3日,ICE集团(美国洲际交易所,前身为纽约期货交易所)成功收购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完成了涉足亚洲市场的第一步。在亚洲,新交所一直处于龙头地位,是亚洲重要的外汇交易中心。未来ICE可以通过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在亚洲推出一系列能源衍生品,并为客户提供场外清算服务。
而另一家大牌商品交易所LME在被港交所收购后,谋取中国内地市场突破。香港交易所于2012年12月以13.88亿英镑收购LME(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于1877年成立,拥有全球工业金属期货80%的成交量。
在4月21日的LME亚洲年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指出将与中国内地市场展开合作,并计划在2014年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迷你金属合约。
根据李小加的发言,中国内地已经有大量的交易者加入了伦敦金属交易,譬如2014年3月7日,伦敦铜价大幅下跌,当日交易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国对冲基金,中国内地资金热衷于铜交易,且交易频率高。
此外,在沪港通推出后,李小加也表示,将推出伦敦铜、铝、锌的期货小型合约,这三个合约将以人民币交易。港交所也在研究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产品互挂,实现两市场“商品通”。
转自环球老虎财经 记者 夏珖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外贸经理人”微信公众平台:trade-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