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启动自由贸易账户制度
为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本运作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日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了自由贸易账户制度。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明确了自由贸易账户为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区内主体和境外机构可根据需要开立。
本报记者 余新江报道
为有利于提升企业资本运作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日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了自由贸易账户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2日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两项细则的落地,标志着自贸区风险管理账户体系的政策框架已基本成型,为在试验区先行先试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领域改革提供了工具和载体。两个细则,全面规范了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及其风险审慎管理,两者相辅相成。
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明确了自由贸易账户为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区内主体和境外机构可根据需要开立。有了这一分账制度,金融机构可以为自贸区内的企业、个人、同业、境外机构设立单独的账户,标注为FT(自由贸易),区别于普通账户。自由贸易账户好比另外开了一条通道,它参照国际标准,建立独立的运转、监管体系,为自贸区内主体提供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和投融资创新相关等业务的金融服务;同时,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为境外机构提供相关金融服务。企业过去只有贸易等经常项目下可以进行本外币自由兑换,投资等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受到限制。今后,企业的自由贸易账户内经常项目和资本项下的资金均可以自由兑换。这将大大提升企业资本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即对自由贸易账户率先启动的是人民币业务,预计6个月后开展外汇业务。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机构账户,以及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按照宏观审慎的原则实施管理;对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含区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根据有限渗透加严格管理的原则,按跨境业务实施管理;对同一非金融机构的自由贸易账户与其一般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按《业务实施细则》规定的4个渠道办理。自贸区分账核算体系建立后,区内主体可依托自由贸易账户这一载体,积极开展投融资汇兑等创新业务。各相关部门可利用这一载体和工具,依据“成熟一项、推动一项”的总体原则,另行制定实施办法,在试验区积极稳步推动个人跨境投资、资本市场开放、跨境融资便利化等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试验区营商环境。自由贸易账户制度的落地标志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进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