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相益”对外投融资(自贸区建设)
短期来看,人民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波动的放开会加大公司对外投融资的汇率风险;短期来看,人民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波动的放开会加大公司对外投融资的汇率风险;长期来看,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有利于降低公司对外投融资的汇率风险。
短期来看,人民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波动的放开会加大公司对外投融资的汇率风险;长期来看,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有利于降低公司对外投融资的汇率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经济基础。例如,2013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达到56.8万亿元,约合9.2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外的又一个“硬通货”。此外,中国央行还与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韩国、白俄罗斯、阿根廷、印尼、日本等20多个经济体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
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境内外金融经济环境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巨大变化和波动。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必须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为前提的,这就意味着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资本账户项目必须逐步开放,人民币的汇率浮动区间也要不断放开。
短期来看,人民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波动的放开会加大公司对外投融资的汇率风险;长期来看,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有利于降低公司对外投融资的汇率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接受和使用的支付货币。
据人民银行《201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4.63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5337亿元。这表明人民币正在逐步成长为一种国际贸易中被普遍接受的支付货币。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大量的人民币开始在境外累积,相应地,人民币需要合适的投资渠道及回流机制。这就要求我国资本账户必须逐步放开、人民币逐步实现自由兑换、汇率逐步实现自由浮动。因此,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过程的推进,人民币的汇率将逐步市场化,在人民币尚未完全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之前,上市公司对外贸易和投融资的汇率波动风险将会增加。
因此,从长期来看,当人民币完全实现国际化时,公司在进行对外贸易和投融资时就无需使用其他货币作为支付货币,选择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将大大降低汇率风险,同时可以减少管理和化解汇率风险的投入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鼓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加强其在国际产品市场上的话语权。 首先,由于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我国企业如需进行对外投资,必须先将人民币兑换成国际通用货币,这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汇兑风险,另一方面还要面对诸如外汇境外投资中繁琐的审批程序、配额限制等现实问题。
其次,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我国许多基础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因此,这些行业除了产业改革转型以外,参与境外投资、建设和管理,构建跨境产业链,以对外投资带动国内商品、技术等的输出来解决内部产能的冲动也较大。
最后,由于制度障碍等原因,国内企业海外合作、投资受到诸多限制,我国企业很少参与国际产品市场规则的制定,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无法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进而导致我国企业缺乏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人民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进行对外投资,一方面可以规避国内产业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加快了企业走出去战略。另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积极拓展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和谈判,可以充分锻造和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国际市场的主导权,继而实现企业自身的升级转型,同时带动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吸收、引进境外优秀管理经验,提高、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人民币完全实现国际化之前,中国的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这一制度障碍导致一方面国内企业想要走出去吸收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基于风险和成本的考虑,境外优秀企业和机构会对境内的相关投资顾虑重重。
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能够顺利实现,境外企业由于投资收益回流不再受限,“走进来”的意愿也会不断提高。一方面,境内企业通过“走出去”战略,可以积极寻求合作和并购,有利于短期内快速获取创新和知识产权,同时通过合作积极学习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和企业的“走进来”,可以使得国外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到国内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来,能为国内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理念,同时加大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砝码。
人民币国际化与企业对外投融资的行为、政府的宏观政策并不是单向的关系。企业境外的投融资行为和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同样会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就是世界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接受,其本质归根结底是对中国经济的信任,对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认同。
(作者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