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走出去"需警惕商业腐败
中企海外并购与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国际惯例,尤其是反腐败惯例的研究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陷阱,降低运营成本。随着经济总量的崛起,中国已成为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往来最频繁、最需适应全球规则的国家,了解、适应并使用各类国际规则及相关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反腐败规则就是其中之一。
中企海外并购与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国际惯例,尤其是反腐败惯例的研究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陷阱,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经济总量的崛起,中国已成为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往来最频繁、最需适应全球规则的国家,了解、适应并使用各类国际规则及相关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反腐败规则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商会、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中国银行联合推出国际惯例系列研究之《“走出去”:国际商务反腐败规则研究》报告,首次将国际商会重要的反腐败规则及条款介绍给中国社会,指导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反腐败国际合作成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陈雨露表示,中国企业对“走出去”之后面对的国际社会环境及行为规范不甚了解,因此走过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其中商业腐败就是走“弯路”比较严重的领域。“中企在海外并购与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国际惯例,尤其是反腐败惯例的研究与了解,才能规避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与陷阱,降低运营成本。”陈雨露说。
在2009年至今召开的G20首脑峰会上,每一年反腐败都是主要议题。2005年年底《联合国反腐败条约》正式生效,同年我国通过并批准加入该条约;2012年,国际商会颁布并表决通过了《国际商会反腐败条款》文件;2013年9月出台了《G20反腐败行动计划》,并积极推进在2014年年底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上出台一份正式的协议。“这些都是新的国际形势下政策层面对国际经济行为规范的制度设计,企业层面需引起重视。”陈雨露说。
熟悉反腐败规则
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国际商会理事、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非常复杂的国际规则环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隐性的“软法律”。截至目前,已有12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因涉及腐败问题而被世界银行列入“黑名单”。
对此,张燕玲给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加强国际惯例规则的研究工作;建立国际惯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商会组织的活动;鼓励建立多轨道的、多方面的交流机制,让中国社会各界全方位地学习、理解国际惯例。“‘走出去’的企业家们要熟悉规则和惯例,不了解就要交学费。”张燕玲说。
在参与《“走出去”:国际商务反腐败规则研究》报告的研究工作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发现至少有三个要点是中国企业远未重视的。“一是反腐败规则已经开始影响国际合作机制,正在成为全球基本共识,且国际惯例的约束力越来越强;二是国际惯例中的反腐败规则远比国内企业所认知的要严格得多,如国际惯例反对账外账;三是国内外反腐败的特点差异也比较明显。正因为这些特点,中国企业非常吃亏。”王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