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外汇资金集中运营:银企将享哪些好处?
所谓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是指跨国公司可以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成员单位外汇资金,实现境内与境外成员单位外汇资金的双向互通。跨国公司可以资金融通,其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可与境外划转,在规定的外债和对外放款额度内,国内、国际账户内互联互通。
跨国公司境内外成员企业间终于不用再头痛自己倒腾资金余缺了;如果公司在境外有资金结余而境内却缺资金,未来境内公司也不用再花钱融资了。6月1日起,这桩美事将在全国铺开实现;在此之前,上海自贸区比全国早开跑了半个月。
5月16日,自贸区管委会、央行、国家外汇局在浦东的央行上海总部宣布了上海自贸区启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会上,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首批试点银企进行合作签约:工行、农行、中行、交行、浦发等13家银行和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名列其中。
一则背景是,事实上,国家外汇局自2012年12月1日起就开始了全国12个省市的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只不过当时实行的是“特批名单制”。试点效果的风险可控、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促进等,使得这一“政策红利”进一步放开。
具体来看,当自贸区启动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对银企双方而言,究竟能做些什么,得到什么好处?《第一财经日报》就此采访了银企双方。
企业乐个啥?
所谓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是指跨国公司可以集中运营管理境内外成员单位外汇资金,实现境内与境外成员单位外汇资金的双向互通。
跨国公司未来能多办到以下四件事情。第一,它们从前就有个“外汇账户”,但以后能同时开立国内、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了,新账户体系可以集中管理境内外成员企业的外汇资金,开展资金集中收付汇、轧差净额结算,账户内可以全部或部分共享外债和对外放款额度。
第二,跨国公司可以资金融通,其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可与境外划转,在规定的外债和对外放款额度内,国内、国际账户内互联互通。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上述这一点,是很多跨国公司的“久旱甘露”。有一名跨国公司相关业务人士对本报打了个比方,以前有的跨国公司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公司境外有闲钱,可境内缺钱,受制于资本项目管制在没有账户内共享额度的时候,公司就要境内花钱去融资。不少跨国公司体量大,这样白白损失的融资成本往往数以亿计。
换句话说,新政策红利为企业带来的,是资金使用提效、境内外资金盘活、经营成本降低。
不过在自贸区方面,短期内国内和国际两个主账户之间互通或有一定额度限制。农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朱楹向媒体介绍,从境外向境内流动,控制在企业可集中运营的外债额度之内;从境内向境外流动,控制在企业可以合并的对外放款额度之内。
第三,跨国公司的财务们可要偷着乐了,未来单证审核程序又有了简化:银行按照“展业三原则”(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就可为企业办理经常项目收结汇、购付汇手续。
第四,企业的资本金、外债结汇采取负面清单管理,资本金和外债资金意愿结汇,审核真实性后对外支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额度监管仍有“阀门”,落实风控需要加强统计监测。新管理办法要求全面采集跨国公司外汇收支信息,集中收付或轧差净额结算进行数据还原申报,留存相关单证备查。
银行乐个啥?
除了跨国公司,银行方面也欢迎这项新管理办法。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际金融研究所人士此前向本报表示,对银行来说,相当于为跨国企业的境内外公司提供委托贷款和资金归集服务,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增加现金管理、清算结算等中间业务收入”。
浦发银行(600000,股吧)相关业务人士则称,这也是银行再行一步金融创新的契机。新管理办法使银行有更多手段工具可帮助企业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也有利于银行稳固住大客户。
此外,从上海经济建设的角度,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戴海波称,这也是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一大政策红利。他表示,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在亚太区的业务集中的地区之一,总部经济是上海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自贸区的发展重点。
而由于此次外汇政策的落地,戴海波说,近期自贸区又将深化拓展集聚一种全新总部经济的类型——具有金融背景的投资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如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私募股权基金等的地区总部。
目前,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455家,其中在自贸区范围有48家,占全市总量的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