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成为自由贸易基石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日前开通,它将打破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困局,整合全面的企业乃至个人的诚信记录。我国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的投资贸易体系,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信用预警、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机制,这一点刻不容缓。
杨群
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日前开通,它将打破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困局,整合全面的企业乃至个人的诚信记录。这是上海将自贸试验区初步形成的监管创新经验加快复制推广到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相关领域的一项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利用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完备的“信用户口”。
据悉,自贸试验区公共信用平台服务窗口建立后,央行的征信平台也将在自贸试验区开辟窗口,两个窗口将一起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的融合互动,共同打造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信用系统。
信用,成了在自贸试验区自由行进最重要的“通行证”。
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前提,是完备的信用体系,联动各监管单位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无疑将成为自贸试验区发展提速的一块最重要的基石。在自贸试验区内,监管部门会对守信企业提供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进行信用约束。在这里,守信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可以量化成企业的经营获利。例如,最早一批获得海关批准“先进区后报关”的企业,因长期的诚信经营获得这项便利化政策,物流成本因此降低10%。诚信,将可以换来更高的效率、更大的便利;失信,则从以往“占便利”变为难以承受的失信成本。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变成为全国探路的一项突出的制度创新,就是综合监管制度的创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介绍上海落实情况时曾指出,自贸试验区将围绕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的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在自贸试验区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综合执法体系,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建立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协助机制以及综合评估机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之手,不再主要用在事前审批上,这将大大提高企业投资、贸易等各项运营事宜的效率,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而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这监管之手就用在事中、事后的监管上,一旦企业违法违规或失信,那么在最自由的改革试验田中,将要寸步难行。
实际上,这种政府管理的理念,在国际上许多发达经济体中已日渐成为一种主流。我国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的投资贸易体系,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信用预警、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机制,这一点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