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经济的均衡点
建银国际证券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郄永忠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明显下滑。尽管各国采取注资、降息等救市措施,危机带来的损失和恐慌短期难以恢复,全球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局面仍将持续;需求下降、前景不明朗等问题导致投资萎缩短期难以逆转。
同时,危机持续、房地产市场低迷、宏观经济衰退预期、就业形势严峻、消费者信心下降等问题将进一步压抑消费。受上述因素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整体仍将呈现进一步下滑态势。
08年次贷危机的大规模爆发对欧美金融体系及全球资本市场造成重创,虽然在欧美政府及央行的大力救助下,次贷危机的高峰已经过去,但市场又开始担忧美国消费信贷中可能酝酿的危机。
考虑到金融机构已经遭受过一次重创,消费信贷的坏账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压力确实不容忽视,可能会造成新一轮冲击波。但考虑到消费信贷坏账率上升的速度、相关衍生品规模、流动性的恢复情况、美国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以及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等因素影响,消费信贷危机的影响可能要明显小于次贷危机。
由于新兴经济体过度依赖美国需求、过于依赖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以及过多透过对外举债(尤其是短期债)来为国内经济活动提供资金,这些脆弱性已演变成新兴经济体的重大风险。
新兴市场将日益感受到全球再平衡和全球同步低迷所带来的双重冲击。未来不排除出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并且全球贸易萎缩将加剧新兴市场内部的竞争。
尽管新兴市场危机四伏,从基本面角度考虑,中国情况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的优势在于巨额的银行存款,健康的财政状况,较低的内外部债务,以及大量的外汇储备。
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和注资较弱银行的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优势。在新的经济秩序下,中国将受惠于其强劲的基本面,而政府精心筹划的财政刺激方案将进一步强化基本面状况。
失衡多年之后的全球经济终于在2007年随着美国房价泡沫的破灭进入了再平衡阶段,美国的外贸赤字和许多顺差国的外贸顺差不断收窄,资产价格应声而落。
中国的情况颇为例外,外贸顺差不减反增。尽管资产价格在2008年的宏观紧缩政策下出现明显调整,但进入2009年,国内信贷的膨胀和外贸顺差的增长使市场流动性极度宽松,资产价格在全球“一枝独秀”。
然而,外部失衡加剧的同时,反映内部失衡的投资/消费率继续攀升,经济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还将受到外需走弱的影响,不可能与全球脱节。但是,如果货币政策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度宽松,脱节的是资金面与基本面。
如果大量资金由于实体经济中可投项目的减少而流入资本市场,造成“熊市”中的“泡沫”,当一段时期后许多其他国家经济基本恢复了平衡,中国有可能由“一枝独秀”变成“一泡凸显”。
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投资方面,我们预计2009年房地产行业投资将同比下降10%至15%左右,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但是政府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最近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将推动投资增长;消费方面,由于城镇及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将放缓,预计2009年消费增速将明显下降;进出口方面,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下降,导致中国出口短期内不会根本转变,但是进口的快速下降将使2009年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维持为正。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如果政府政策效果相对较弱,我们预期09年GDP增速将为7.5%;在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的背景情况下,2009年GDP则有望实现“保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