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微诺并购案战略整合新动向
4月25日开始,诺基亚手机设备相关员工就正式加入微软上班了,他们的工作邮箱后缀也从诺基亚变成了微软。在大量用户纷纷在网上发起“悼念诺基亚”的活动时,刚并入微软的诺基亚手机团队还要忙着对外解释,“诺基亚的品牌并没有消失”,未来新发布的手机还会叫诺基亚。
4月25日开始,诺基亚手机设备相关员工就正式加入微软上班了,他们的工作邮箱后缀也从诺基亚变成了微软。
在大量用户纷纷在网上发起“悼念诺基亚”的活动时,刚并入微软的诺基亚手机团队还要忙着对外解释,“诺基亚的品牌并没有消失”,未来新发布的手机还会叫诺基亚。
从去年9月3日宣布收购,到今年4月底收购完成,这桩价值72亿美金历时近8个月的并购案终于告一段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比如要向消费者解释诺基亚品牌的留存,向其他OEM厂商解释自己的策略和定位,以及微软诺基亚自身如何在渠道、工厂、员工、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整合,诸如此类的细节问题都将接踵而至。
“真心”为硬件
虽然微软提转型提了很多年,但是,从微软财报披露的收入构成来看,支撑微软的其实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公司”概念。
北京时间4月25日,微软发布了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2014财年第三财季报告。数据显示,微软季度营收为20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净利润为56.6亿美元,同比下降7%。
据记者计算,在这204亿美元的总体收入构成中,来自于“软件授权”的收入依然占到了7成以上。
微软统计自己的业务收入主要是分为“消费者”和“商业”两大块。2014年第三财季,微软设备和消费者产品营收为83亿美元,其中来自于授权费的收入为43.82亿美元。
另一大部分微软商业营收为122.3亿美元。其中来自于商业授权的营收比例更高,2014财年第三财季,这部分收入达到了103亿美元。
相比之下,微软大力发展的互联网以及硬件等新业务占比依然太小。比如Surface营收增长了50%,达到了5亿美元,设备与消费者硬件的总体营收也只有19.73亿美元。
在Office等软件业务还能为微软提供大量现金的时候,微软希望完成所谓“移动优先、云优先”的转型。一方面是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等偏后端的实力,另一方面则是平板、手机等直面消费者的硬件。
收购诺基亚之后,微软将大大加快这一进程。由于有谷歌摩托罗拉的案例在先,其实外界一直担心微软会不会在榨取了诺基亚的专利等价值之后,又将其转手卖出。
但诺基亚执行副总裁、微软全球总法律顾问Brad Smith本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很直接的否定了这种可能。
“谷歌买摩托罗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硬件,还是为了专利?这点我不知道。”Brad Smith说,“但是我很了解我们为什么要收购诺基亚,我们是为了硬件的整合。”
也就是说,微软接下来对于诺基亚的整合,将完全不同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它将直奔硬件而去。
整合诺基亚之策
在Brad Smith看来,微软此次对诺基亚的收购,就如当年收购Powerpoint补充Office业务一样顺理成章。
因为微软自身有软件平台Windows Phone,但是没有手机硬件的能力来发挥软件的优势,所以收购诺基亚之后能形成很好的互补。
不过,张毅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一点问题就是,“诺基亚的渠道、品牌、工厂等,其实都已经不如从前了。”
自2011年2月,原诺基亚CEO艾洛普发表著名的“跳下着火的平台”声明之后,诺基亚放弃了自己的塞班系统,也拒绝了谷歌安卓,而在智能手机上全身投入微软Windows Phone怀抱。
经过三年的“折腾”,虽然诺基亚Lumia手机在WP阵营中确实做到了一枝独秀,但是整体出货量与影响力与三星等安卓厂商差距越来越大。
张毅告诉记者,据其在广东等地工厂的走访,诺基亚的厂房相比以前已经萧条了很多。而在各类手机卖场,原本各家争相立起的“NOKIA”招牌,也逐渐被“APPLE”、“SAMSUNG”取代。
不过,随着财大气粗的微软直接接管,背靠“微软移动”的诺基亚品牌或许会凭借更多的营销攻势抢回阵地。
再有一点就是文化的整合。两家大公司合并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怎么整合人员和与之相关的企业文化。据内部人士称,目前公司还没有是否裁员以及裁员人数的相关消息。
Brad Smith认为,在收购之前,微软与诺基亚接近三年的合作其实帮助这次收购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许能为微软与诺基亚的合并减少很多阻碍,因为双方“已经相互很了解。”
无论如何,顺利“吃下”诺基亚,将是微软调整脚步,在它已经落后的移动市场重新发力的前提。
WP生态圈难题
收购诺基亚,其实还给微软带来了一层尴尬,那就是如何说服其他的OEM厂商来支持WP,共建生态圈。
安卓的快速崛起,凭借的就是生态圈的力量。而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后,既想学苹果做软硬一体,又想学谷歌安卓拉拢其他OEM建立生态圈,这样的逻辑是否行得通?
对此,一些国内手机厂商其是有心有芥蒂的。在微软收购诺基亚交易获得中国商务部审批之前,一些国产厂商曾联合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过自己的担忧和诉求,担心微软以专利要挟,对大家生产安卓手机设置障碍。
4月初,商务部最终通过此项交易时也附加了限制性条款,其中对于微软的要求主要在于,不对中国安卓手机寻求禁令,不得提高收费费率水平等。
事实上,目前国内手机厂商中已经向微软提交专利费的只有中兴等极少数的厂商,大部分厂商在微软诺基亚收购案之前也从未向微软付过专利费。那么,微软将如何处理这些厂商的关系?
据记者了解,微软官方目前的态度可以总结为“不会来硬的”,以协商为主。因为微软还希望中国的手机厂商们多多支持Windows Phone手机,一起把WP阵营做大。
为了拉拢OEM厂商,微软近期宣布了9英寸以下Windows设备免收授权费的决定。这也意味着微软在移动端终于打破了自己固守多年的商业模式。
但是,对于手机厂商们来说,免费的WP并没有让他们有全力投入的冲动,因为收购诺基亚之后的微软,与大家处在一种“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上。事实上,在收购之前,OEM厂商们对于WP的热情就不算高。在过去WP的销量中,有九成都是来自于诺基亚Lumia手机的贡献。
华为、中兴、酷派等厂商的相关人士在回答记者关于未来会不会选择WP手机的问题时,都表达了“观望”的态度,具体如何动作还要“看市场反应”。
张毅告诉记者,“观望”本身其实就说明了态度,“WP虽然免费了,但是对厂商来说开发等配套的成本相对安卓还是高。微软还需要做一些更激进的动作来刺激厂商。”
拉拢开发者追赶
除了手机厂商,开发者的支持是构建生态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微软也推出了很多吸引开发者的举措,在收购诺基亚之前,双方就联合做了大量工作来拉拢开发者。比如会主动联系全球排名靠前的流行应用来推出WP的版本。
但细看其实会发现,这些应用们主动推动WP版本的意愿并不高。WP中应用的更新频率、更新速度都远远落后于苹果iOS和安卓。
另外微软自己也发现,在应用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现在仅仅有全球排名靠前的一些应用还不够,在更多的细分领域比如游戏,比如本土化应用,WP还存在差距。
张毅则认为,解决开发者问题靠沟通并不会有太大效果,最简单的法则就是让大家赚到钱。“开发者很多都是小团队小公司根本就耗不起,哪里有利益就去哪里。”张毅说,WP现在市场太小。
根据调研机构IDC的最新数据,2013年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6%,比2012年的69.0%又有了大幅增长。而苹果iOS去年的市场份额则为15.2%。
相比之下,微软虽然排名第三,但市场占有率仅为3.3%。市场量级的巨大差距,让开发者无法把自己的未来押注到WP之上。张毅认为,与其费力与开发者沟通,不如直接扩张市场份额重要。
张毅认为,安卓扩张到今天这个地位,其实背后埋藏着很多隐患,“比如安全问题,在我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了。”
张毅认为,微软其实应该更加“有魄力”,利用安卓的一些弱点去发动攻势,而不是温吞水般向开发者说自己平台有多便利,这样才能抓住反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