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赴美商业收购井喷
上海的复星集团7.5亿美元买下纽约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双汇国际71亿美元成功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产品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
据美国罗迪厄姆咨询公司统计,中国公司去年在美投资总额达140亿美元,是2012年的两倍。而在这一轮井喷式增长的背后,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现实。世界经济论坛前亚洲事务主任里希特说:“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变得家喻户晓,当然,注定有很多企业会倒在这片土地上。”
房企充当开路先锋
在这一波中国企业投资美国的热潮中,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显然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
2013年12月,复星集团斥资7.5亿美元买下纽约大通曼哈顿广场,震动纽约地产界。这座洛克菲勒家族地标式的建筑,对面就是美联储大楼,堪称曼哈顿下城区的“明星写字楼”。《纽约时报》用大幅版面报道这一标志性的收购事件,并用“中国企业将成为曼哈顿主人?”的文字来形容这次交易。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复星系”掌门人郭广昌暗示,复星在美国的投资才刚刚开始。
另一家来自上海的房企绿地集团在美投资同样风生水起。今年2月14日,总投资达10亿美元的“洛杉矶绿地中心”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该国内著名房地产企业登陆北美的首个项目。绿地董事长张玉良透露,下半年绿地在纽约布鲁克林中心区的一个22英亩的综合体建设也将动工,预计投资高达35亿美元。
2013年堪称中国房企投资美国的里程碑式的一年。去年6月,包括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在内的一个收购团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通用汽车在曼哈顿市中心办公楼40%的股份,刷新中国房企在美投资纪录。谁也没想到,这个纪录仅保持了几个月时间,就被复星打破。
彭博社在一篇文章中形容中国房企的雷厉风行。以绿地布鲁克林项目为例,双方从签署谅解备忘录到签约只用了两个月。“中间双方打了几个电话,吃了一顿晚餐,去了一次上海就搞定了。”
投资领域五花八门
罗迪厄姆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在美投资领域扩展,主要集中在食品、能源和房地产三大行业。此前中国资本对美国食品行业投资甚少,但去年中国双汇国际71亿美元收购美国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的交易,几乎占到当年中国在美投资总额的一半。在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去年中国企业完成了32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除了传统领域,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节能环保、文化产业、旅游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也在全面深入。当地时间2013年4月28日,中国比亚迪汽车股份公司在美生产的第一辆电动大巴正式下线。用美国媒体的话说:“特斯拉去了中国,比亚迪来到了美国。”
从花费500万美元在洛杉矶北部150公里的兰开斯特买地建厂,到斥资1100多万美元用于开拓北美市场,比亚迪的市场野心不小。比亚迪海外事业部经理颜丽芳说:“比亚迪如果能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比任何广告都能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售价达95万美元的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已获得50台订单,启动客户是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学。
过去一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另一个成功案例无疑是王健林的万达集团。在2012年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时,美国影院行业适逢历史低谷,AMC负债34.8亿美元,几近破产。然而,在控股AMC仅18个月后,万达手持的AMC股权价值大幅增长,投资回报增长9亿美元(约合54亿元人民币)。如此精彩的资本运作,让见多识广的美国人也惊诧不已。
2013年,复星及其管理基金分别新投资入股了美国知名高端女装品牌St. John、个性化药物剂量诊断化验企业美国Saladax。来自河南的美景集团收购美国穆尼航空公司,这是中国民企首次收购美国知名飞机制造企业。
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敏锐度和投资渴望令美国媒体印象深刻。《洛杉矶时报》撰文说:“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熟悉和渴望都超出了以往的想象,哪里有商机,哪里就会出现中国企业。”
未来商机不可限量
对于中国企业的赴美淘金热,《华尔街日报》评价道:“这波浪潮或许才刚刚开始。”
根据商务部每年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在2006年之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存量未超过10亿美元。但从2008年开始,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额呈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013年中国已是全球第三大海外直接投资者。截至去年年底,中资企业在美提供的全职工作岗位逾7万个,是2007年的8倍。
美国商会保守估计,到2030年,美国能源、交通和饮用水与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8万多亿美元,年均需求约4550亿美元,其中能源投资占57%,交通投资占36%,饮用水与污水处理投资占7%。《华盛顿邮报》说:“中国目前在美投资占美国全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还很小,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罗迪厄姆创始人罗森表示,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遭遇挫折曾让许多观察人士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关系紧张。但8年过去了,双边投资关系已有很大改善,中国企业在美自然资源、航空和食品等敏感行业的投资均已获得美国政府批准。“中国企业正在不遗余力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和走向全球,提升企业竞争力。”
风险不小障碍不少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美投资案例不少,但很多以失败而告终。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到鞍钢在美建厂,再到华为收购加州的三叶公司,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在“走进美国”的道路上依然面临不小的障碍。
丽芳说:“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E6想进军纽约出租车市场,就最简单的一个产品评估,相当于试驾体验和模拟运行,我们等了一年多才得到反馈。” 她感慨,中国产品要想获得美国市场认可,比其他品牌困难得多。
根据去年对51名中国商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投资美国“面对的挑战是什么?”这个问题时,45%的受访者认为是商业运作当中的文化差异,37%的受访者则认为是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只有1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政治环境是最大的挑战,还有22%的受访者认为国别歧视是最大的困难。
此外,投资陷阱仍然存在。2013年,一名美国商人以开发“芝加哥会议中心”EB-5项目为由,从250名中国人手中骗取了1.45亿美元投资金额以及1100万美元管理费。在此之前,还有一家名为Mamtek的美国公司利用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糖厂,从4名中国投资者手中骗取了200万美元。
美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桑切斯认为,要想在美国投资成功,首先要有好的咨询机构,包括咨询师、法律咨询人员,他们可以让你理解美国的文化和投资情况。其次就是要做尽职调查,仔细选择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