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蕾:中国将取代欧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
15世纪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先后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成就航海史上的一段传奇。中国企业也在进一步融入非洲各国,他们不仅建立了中非贸易网络,还为非洲各国之间,以及非洲与全球提供了贸易网络。
作者: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
15世纪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先后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地区,成就航海史上的一段传奇。而早于此之前,中国与非洲已开展长达数个世纪的贸易,这一点却却鲜为人知。
中非贸易可追溯至公元前200年,其后的非洲、阿拉伯和亚洲的学者和旅行家们曾多次记载中非之间繁荣的瓷器、丝绸、棉花、黄金、象牙和铁器贸易。这些贸易受益中非双方,历经唐、宋、元、明等朝代,到十六世纪一直兴盛不衰。
在随后的4个世纪里,中国停止了同世界各地的贸易活动,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开始发展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并重启印度洋航线。不过,起步仍比较缓慢,中非贸易额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超过10亿美元。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中非贸易飞速发展,到2013年总贸易额增长29倍至2,102亿美元。
虽然中非贸易增长令人瞩目,但仍存巨大提升空间。基于渣打银行150多年来在中非两地同时服务贸易和商业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非贸易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三个趋势:
首先,随着双方经济价值链的提升,贸易范围将从原材料和低价产品拓展至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其次,非洲消费阶层的崛起将使得中非贸易和投资覆盖更多个非洲国家;第三,到2020年底,我们预计人民币将成为非洲支付、投资以及储备的核心货币。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这三大趋势。
扩展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中国将在几年后取代欧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不过,这些年中非贸易仍很大程度局限在非洲出口石油和其它矿产资源,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和低价机器,这些情况直到近几年才出现改观。
中非贸易产品和种类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近几年来,中国向非洲出口的高端机器、通信设备、电子和电气设备,以及机动车辆迅速增加,这些高端产品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出口非洲的主要部分。通过这些产品,中国能更多地参与整个非洲的基础建设,中国对非洲能源及矿产勘探行业的投资也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能源需求强劲,也在积极寻求中东以外的能源和矿产来源,资源在未来数年仍将主导非洲对中国的出口。目前,中国约三分之一的石油进口来自非洲。资源出口给非洲带来了急需的资金,但非洲各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希望降低对原材料出口的过渡依赖。
从南非到索马里的非洲各国政府正纷纷向外国直接投资开放本国经济,以提升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对非洲的道路、铁路、港口、机场和电厂作出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部分程度上弥补了非洲每年约为93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基础设施的发展将提升非洲对全球企业的吸引力,进而帮助非洲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依赖。
在提供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方面,食品加工蕴藏巨大机遇。非洲拥有全球60%的未开垦可耕种土地,其中仅10%耕地能使用拖拉机、4%具备灌溉设施。通过推广科学农耕技术提高生产力,然后将产量输送至食品加工企业,再销往整个非洲和全球,就可以为非洲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中国正面临着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耕地压力。中国已开始从美国和拉美地区进口农业产品,非洲也有可能成为其下一个主要进口来源。
消费阶层的崛起创造市场需求
非洲消费者的崛起是近年来出现的另一大趋势。渣打银行研究部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消费支出将从2010年的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万亿美元。这恰恰可以满足中国的出口需求,因为中国正在为其高价值商品和服务寻找新市场。
中国企业已开始进入这一尚未开发的消费者市场。在非洲旅行,你会看到更新颖、价位更低的“中国造”汽车,它们正与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厂商展开竞争。同样,中国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和家电品牌也在与韩国和日本产品争夺市场。
此外,中国企业也在进一步融入非洲各国,他们不仅建立了中非贸易网络,还为非洲各国之间,以及非洲与全球提供了贸易网络。许多企业也在考虑将制造基地迁至非洲,以贴近当地市场。目前,中国已经出资在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赞比亚、毛里求斯和埃及建立出口特区。
非洲大陆的三大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以及东非共同体,也促进了这种融合。这些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在开展洲内贸易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下一步,他们将合并成“非洲自由贸易区”,覆盖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整个非洲大陆。
该自由贸易区将拥有超过6.3亿人口,其中大多数为年轻人,GDP总量达1.2万亿美元,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未开垦土地最多的地区。随着非洲中产阶级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政治和金融稳定性的提高,非洲自由贸易区可以和世界其它经济联盟进行竞争,同时使得非洲与可以平等与其它贸易区洽谈自由贸易协议。这一点类似于东盟各经济体希望从即将实施的经济一体化中所获得的助益。
人民币将发挥更大作用
伴随中非贸易走廊出现的另一大趋势是人民币在非洲的使用。飞速发展的贸易、不断增加的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以及中国政府及相关机构提供的财务援助和补贴贷款,为人民币在非洲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中非贸易额达57亿美元,约占当年中非贸易的3%。从另一角度看,非洲占中国当年全球贸易的5%,但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即使包括了非洲与香港的部分)也仅占全球人民币支付的0.2%。因此,人民币的使用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大宗商品在中非贸易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当大宗商品开始采用人民币定价时,将出现巨大变化。
人民币已成为一种认可的贸易结算货币,非洲各央行也将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安哥拉、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纳、肯尼亚和南非等国央行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放宽人民币自由兑换(渣打预计2020年将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加。
中国为非洲经济发展中提供的战略支持令其在整个非洲占据有利地位。非洲中产阶级的崛起及中国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正在释放市场潜力,并为贸易增长提供动力。贸易将是中非发展新篇章中的一个良好开端。
随着双方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非洲有望成为中国领先企业的主要制造基地以及中国食品供应的主要来源地。我们预计非洲政府和部分大型企业将发行点心债来筹集资金。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也可能成为非洲央行外汇储备的核心货币。我们相信,中非贸易将迎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可持续、多赢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