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金融改革打造农业新“钱景”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以《意见》充足的“含金量”切题,将其视作为“三农”量身打造的“定向金融改革”操作明细,似乎并不为过。
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以《意见》充足的“含金量”切题,将其视作为“三农”量身打造的“定向金融改革”操作明细,似乎并不为过。
如今的青年,从城市前往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或服务的尚属极少数,农村青年更是一拨接一拨到城市寻找出路、谋求发展。当下国内百姓对农产品品质安全的不满,与焦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足可相提并论。由于青年人的敏感与敏锐,这一社会群体对农产品安全比其他社会群体更为上心亦更显纠结。其实,农产品品质安全是个“大安全”概念,除了早已成为普遍社会焦虑的卫生安全,相对隐蔽但对人们切身利益关联性更高的品质安全,无疑是持续保障主要农产品充足供给的“需求安全”。甭管读者在日常是否从此角度思考过这一既古老又现代的“民以食为天”命题,提出农产品供给“大安全”概念,在逻辑上肯定成立。
许多城市读者以及从农村进城打工的中年以下读者,对农村或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一家一户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小生产阶段。事实是,受益于以农地有序流转为首的一系列农业与农村改革的牵引,国内农业生产从耕作方式、服务方式、流通方式,不分天南地北均已发生着并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良种化、机械化、植保化,农产品加工的工厂化和流通的集约化,正在颠覆中国农业小农耕种、小本经营的千年传统。为更快更好地促成这一历史性转变,适应这一变化并促推这一变化向深度演进,现代金融服务“三农”已刻不容缓。这正是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以“定向金改”为政策大框架的《意见》,为构筑农产品“大安全”提供源源不断“血源”的要义所在。讲逻辑关联,保障充分可持续的农产品供给,是最终解放农产品品质欠安全的根本性市场基础。
为发展现代大农业,传统的涉农金融服务从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都该以创新思维进行功能再造。为此,《意见》部署要大力发展涉农直接融资,在此框架下允许涉农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私募券;允许涉农企业尝试采用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机构债务融资工具筹集发展资金;允许和鼓励地方政府支持辖地涉农资产证券化;指令地方政府联手地方商业银行合作发行“三农金融债”;建立商业银行涉农信贷计划单列和考核单列制度,允许商业银行开设支农“再贷款”服务项目;责令地方政府综合运用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鼓励和敦促商业保险成规模开展农作物、畜牧、制种、渔业、农机、森林、设施农业的保险和再保险服务业务;允许和鼓励农户拿农地承包权、林地收益权、农机所有权、水域滩涂养殖权、农民自有住宅作为信贷抵押物,等等。作为《意见》之率先落地项目,从本周五起,全国县域农商银行降存准率2个百分点,农合行降存准率0.5个百分点。经此“两降”,全国县域农商行与农合行,可由此新释放扶农信贷额度约2000亿元。为保证上述新释放流动性不被挪作他用,责成各地银监局对其施行专项监管。简言之,《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扶农品种最齐、考虑最细、涵盖领域最广的一次政策大释放。
打造中国现代农业,最核心的是打造新一代知识农民。新农民的批量呈现,有赖当代知识青年看到投身农业的个人“钱景”和事业价值。从构建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着手,无疑是吸引一代有志青年投身现代农业的制度保障之一。假以时日,《意见》之逐条落实的过程,注定也是现代知识农民批量涌现的过程。在上海,今春恰逢“务农大户”经营资格到期重新“竞选”,受沪版金融创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新一茬“务农大户”平均年龄降低了整整11岁还多。若干年后,同样的场景当在各地普遍呈现。
泉水泱(上海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