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乎?喜乎?专家官员对经济指标解释分歧较大
2009-03-13 17:42704
当前我国经济是已走出谷底,还是仍在困境当中,对2月份公布的一些主要经济数据如何看待。有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持乐观的看法;有的官员和专家学者抱着悲观的观点。
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有人说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正处于回升阶段;也有人说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现在就说中国经济已触底反弹恐为时尚早。
CPI
正方:好得出乎意料
反方:防通缩压力大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认为:"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6%,数据是出乎意料的好,负增长不是通货紧缩导致的,纯粹是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翘尾因素问题。扣除这一块,CPI实际是正增长1%左右。"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则认为,CPI下行趋势短期难以逆转;CPI翘尾因素、食品价格回落及全球经济疲软导致的需求下降等都将促使物价下行,"因此,国内防通缩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投资
正方:宏观调控见效果
反方:不能延续高增长
高辉清认为,目前投资是比较好的,前两个月同比增长26.5%,比去年全年26.1%的增幅有所提高,可以说宏观经济调控确实是见到了效果。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李伟则认为,虽然投资整体数据有上升,但基本上来自中央的4万亿投资,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投资没有起色,"单靠政府投资不能延续高增长"。
李伟表示,鉴于中国目前消费、投资、外贸的增长都面临一定的问题,"只有全球经济恢复中国经济才有望反弹"。
进出口
正方:出现平稳发展契机
反方:对我恢复产生掣肘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11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虽然已经是连续四个月下跌,但出现平稳发展契机。
各国经济最恐慌的时刻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合作是各国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为中国保持外向型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则认为,在外需和消费方面,中国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很难说哪个国家可以一枝独秀"。
虽然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并未改变,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发达国家经济如果持续低迷必然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产生掣肘。
工业
正方:钢铁汽车数据均向好
反方:工业数据需正确认识
高辉清认为,虽然现在数据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从各个方面看都是向好。很多人都认为今年一季度会更差,但是从现在看不管是钢铁还是汽车,这些重要的行业实际上已经从去年四季度,尤其是11、12月份那个最差的状态开始反弹了,这点确实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得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认为,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处在恢复的过程中。
到2月份,我国工业用电量虽已连续五个月下跌,但从"春节月的用电量"来看,今年1月份的用电量比去年2月份增长了5.9%,这说明中国经济正在比较快速地恢复。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工业数据需要正确认识。他举例,1月份钢铁产品每吨价格上升了500元,但是2月份以来又下跌了300元,就是因为近期钢铁行业产能快速释放,市场需求却没有响应支撑。其它部分工业产品情况也不好。数据显示,1至2月份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9.5%;乙烯产量下降9.1%。
PMI
正方:底部回升迹象趋于明显
反方:尚需后续数据才能判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认为,从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可以看到经济回暖迹象。到2月份,PMI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即将到达50%的分界点。而且从分项指标来看,经济也呈现普遍回升态势。因此,"2月份PMI指数表明中国经济底部回升的迹象趋于明显"。
张立群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已出现积极变化,比如补充库存活动增加、贷款快速增长、发电量恢复为正增长等等。再结合2008年12月份以来PMI指数的变化情况,预计1至2月份中国工业增长率将高于2008年11至12月份的水平。
考虑到当前各项政策效果正在显现,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各类有利条件也正在积极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可能由此进入持续回升的轨道。"
国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则认为:"虽然综合起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似已出现底部回升迹象,但是否会出现这种趋势,尚需结合后期数据判断。
"陈中涛提醒道:"必须看到2月份的数据变化也可能是受季节因素影响。从以往数据来看,2月份的PMI指数多呈上升趋势。从指数本身来看,目前绝大多数指数仍然处在50%以下,虽然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站上50%临界线,但能否站稳,尚不可断言。
从与去年同期的比较来看,多数指数仍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比如PMI、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均低于去年同期四个百分点以上。"
实体经济恢复尚需时日,专家建议
加大财政支出加强银行监管
有经济学者日前向记者表示,我国实体经济要想恢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另有学者建议,为帮助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困境,还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如何判断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说中国经济最严峻的时期已经度过,主要说的是信心,中国市场的信心同去年9月份最困难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恢复。但是从实体经济来讲,当前还处于探底回升过程中,要恢复到8%至9%的正常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如果是这样,那么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帮助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财政政策的作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巴曙松说:"相对于扩大内需的重任来说,政府支出的规模相对有限,目前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仅略高于20%,而政府投资支出占总投资的比重仅略高于10%。因此,政府投资需要投向最能带动社会投资的领域。"
"在经济明显回落、难寻大量吸收就业和扩大内需增长点的同时,很多能够吸收大量就业、培育内需增长点的行业,因为存在严格的准入管制、准入门槛以及垄断,而使得很多社会资金无法进入。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和管制,完成内需主导增长的格局转型,在经历此次金融危机后,中国就有机会培育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增长点,中国经济便有希望迅速从危机中走出,展现新的局面。"他继续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则提出应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他说,银行业风险仍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风险。
银行业能否平稳健康运行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快速恢复较快增长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对银行业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应给予高度重视。
应该说,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不良资产率也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一业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周期的上升。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面临困难,在此背景下,银行信贷自2008年11月以来连续三个月大量投放,似乎银行惜贷并未出现。但是银行业不良资产变动对整个宏观经济变化存在时滞,一旦银行因不良率反弹而出现惜贷,就会拉长中国经济恢复的时间。
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有人说中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正处于回升阶段;也有人说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现在就说中国经济已触底反弹恐为时尚早。
CPI
正方:好得出乎意料
反方:防通缩压力大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认为:"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6%,数据是出乎意料的好,负增长不是通货紧缩导致的,纯粹是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翘尾因素问题。扣除这一块,CPI实际是正增长1%左右。"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则认为,CPI下行趋势短期难以逆转;CPI翘尾因素、食品价格回落及全球经济疲软导致的需求下降等都将促使物价下行,"因此,国内防通缩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投资
正方:宏观调控见效果
反方:不能延续高增长
高辉清认为,目前投资是比较好的,前两个月同比增长26.5%,比去年全年26.1%的增幅有所提高,可以说宏观经济调控确实是见到了效果。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李伟则认为,虽然投资整体数据有上升,但基本上来自中央的4万亿投资,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投资没有起色,"单靠政府投资不能延续高增长"。
李伟表示,鉴于中国目前消费、投资、外贸的增长都面临一定的问题,"只有全球经济恢复中国经济才有望反弹"。
进出口
正方:出现平稳发展契机
反方:对我恢复产生掣肘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认为,11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虽然已经是连续四个月下跌,但出现平稳发展契机。
各国经济最恐慌的时刻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合作是各国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为中国保持外向型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则认为,在外需和消费方面,中国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很难说哪个国家可以一枝独秀"。
虽然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因素并未改变,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发达国家经济如果持续低迷必然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产生掣肘。
工业
正方:钢铁汽车数据均向好
反方:工业数据需正确认识
高辉清认为,虽然现在数据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从各个方面看都是向好。很多人都认为今年一季度会更差,但是从现在看不管是钢铁还是汽车,这些重要的行业实际上已经从去年四季度,尤其是11、12月份那个最差的状态开始反弹了,这点确实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得多。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认为,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处在恢复的过程中。
到2月份,我国工业用电量虽已连续五个月下跌,但从"春节月的用电量"来看,今年1月份的用电量比去年2月份增长了5.9%,这说明中国经济正在比较快速地恢复。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工业数据需要正确认识。他举例,1月份钢铁产品每吨价格上升了500元,但是2月份以来又下跌了300元,就是因为近期钢铁行业产能快速释放,市场需求却没有响应支撑。其它部分工业产品情况也不好。数据显示,1至2月份我国有色金属产量同比下降9.5%;乙烯产量下降9.1%。
PMI
正方:底部回升迹象趋于明显
反方:尚需后续数据才能判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认为,从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可以看到经济回暖迹象。到2月份,PMI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即将到达50%的分界点。而且从分项指标来看,经济也呈现普遍回升态势。因此,"2月份PMI指数表明中国经济底部回升的迹象趋于明显"。
张立群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已出现积极变化,比如补充库存活动增加、贷款快速增长、发电量恢复为正增长等等。再结合2008年12月份以来PMI指数的变化情况,预计1至2月份中国工业增长率将高于2008年11至12月份的水平。
考虑到当前各项政策效果正在显现,支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各类有利条件也正在积极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可能由此进入持续回升的轨道。"
国家物流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陈中涛则认为:"虽然综合起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似已出现底部回升迹象,但是否会出现这种趋势,尚需结合后期数据判断。
"陈中涛提醒道:"必须看到2月份的数据变化也可能是受季节因素影响。从以往数据来看,2月份的PMI指数多呈上升趋势。从指数本身来看,目前绝大多数指数仍然处在50%以下,虽然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站上50%临界线,但能否站稳,尚不可断言。
从与去年同期的比较来看,多数指数仍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比如PMI、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均低于去年同期四个百分点以上。"
实体经济恢复尚需时日,专家建议
加大财政支出加强银行监管
有经济学者日前向记者表示,我国实体经济要想恢复到正常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另有学者建议,为帮助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困境,还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
如何判断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说中国经济最严峻的时期已经度过,主要说的是信心,中国市场的信心同去年9月份最困难的时候相比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恢复。但是从实体经济来讲,当前还处于探底回升过程中,要恢复到8%至9%的正常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如果是这样,那么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帮助中国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财政政策的作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巴曙松说:"相对于扩大内需的重任来说,政府支出的规模相对有限,目前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仅略高于20%,而政府投资支出占总投资的比重仅略高于10%。因此,政府投资需要投向最能带动社会投资的领域。"
"在经济明显回落、难寻大量吸收就业和扩大内需增长点的同时,很多能够吸收大量就业、培育内需增长点的行业,因为存在严格的准入管制、准入门槛以及垄断,而使得很多社会资金无法进入。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和管制,完成内需主导增长的格局转型,在经历此次金融危机后,中国就有机会培育出一批富有活力的新增长点,中国经济便有希望迅速从危机中走出,展现新的局面。"他继续说。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则提出应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他说,银行业风险仍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风险。
银行业能否平稳健康运行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快速恢复较快增长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对银行业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应给予高度重视。
应该说,2008年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不良资产率也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一业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周期的上升。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面临困难,在此背景下,银行信贷自2008年11月以来连续三个月大量投放,似乎银行惜贷并未出现。但是银行业不良资产变动对整个宏观经济变化存在时滞,一旦银行因不良率反弹而出现惜贷,就会拉长中国经济恢复的时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