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随着制造业PMI指数的节节下探,原材料购进价格的一路下行,以及一季度出口数字的回落,对中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心也越来越浓厚,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稳增长的呼声再次抬头。她认为,从中国经济的整体状态来看,目前的制造业景气指标下行是传统产业去产能的一种反应,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走弱不等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疲软。
随着制造业PMI指数的节节下探,原材料购进价格的一路下行,以及一季度出口数字的回落,对中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心也越来越浓厚,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稳增长的呼声再次抬头。
那么,中国经济当下需要加大投资刺激吗?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4月15日在其博文中表示,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她认为,从中国经济的整体状态来看,目前的制造业景气指标下行是传统产业去产能的一种反应,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走弱不等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疲软。
首先,从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到,下游产业的需求和产出十分坚挺。以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来看,一年来,我国非制造业PMI指数始终在荣枯线上方运行,平均水平在54-55%之间,其中住宿、批发、水上运输、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的高景气区间,用欣欣向荣四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从2012年8月份开始,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到213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46.1%,超过了制造业,第三产业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已经是没有悬念的趋势。因此,观察宏观经济景气与否的主要指标不能只看制造业景气指标,非制造业景气状况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其次,从就业市场来看,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2012-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的劳动力人口都有200万以上的负增长, 2014年,我国离退休人口2400万,新增劳动人口约2200万,劳动人口继续保持每年减少200-300万的趋势 ,与此同时,受到政策扶持的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吸收就业人口的岗位需求稳步上升。统计数字显示,居民服务、医疗卫生、批发零售等第三产业最近三年的就业数据增幅在持续提高,这一减一增,造成近年我国劳动力供不应求,工资水平持续上升。最近三年,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水平的平均增长幅度在两位数以上,远远高于通货膨胀指数。作为劳动力供求市场的晴雨表,工资水平的上涨充分表明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缺口在逐步扩大,2014年就业市场整体上没有压力,至于一些大学生找工难,属于结构性失业,是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匹配失衡造成的结构性问题,不是通过总量刺激能够解决的。
第三,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强劲。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幅始终保持在13%以上,随着就业市场的繁荣和工资水平的稳步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4年将持续保持增长趋势,此外,随着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养老、社保方面支出的增长,以及户籍制度、社保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将会进一步健全。社保体系建设改变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和农村人口)对未来社会保障的预期,从而刺激当期消费支出的进一步增长。
第四,从出口数据来看,虽然今年2月份我国出口总值同比大幅下滑,但细究其结构,不难发现,香港下滑31%是拖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而香港出口数据的大幅萎缩实际上与实际商品贸易无关,是人民币套利资金下降引发的数据结果,剔除这个因素,我们可以观察到,3月份出口增幅大致为6.79%(美元值),实际商品出口的增长幅度并不是总量数据所表现的那种大幅下降趋势(统计数据为-6.6%)。从区域结构来看,我国对美国、欧盟及东盟的进出口值一直处于温和增长态势。2014年,随着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的结束,我国出口保持温和增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总而言之,各项数据表明,GDP增长放缓对我国目前的就业、消费没有构成明显的冲击。因此,政府再度开启财政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不是很充分。”林采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