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婷:沪港通进一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4月10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正式获批,预计在经过6个月的准备期后,两地投资者即可通过当地券商买卖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从这个角度来说,沪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不仅仅在于当前资金双向通道的打开,也在于对人民币未来货币竞争力的塑造。
◎陆婷(中国社科院世经所)
4月10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正式获批,预计在经过6个月的准备期后,两地投资者即可通过当地券商买卖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
沪港通无疑被认为是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诚然,沪港通为资金在香港和内地双向流动搭建了新的桥梁,既增加了境外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又提高了香港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对扩大人民币使用以及离岸市场建设都有助益。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沪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将促进内地资本市场的完善,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长期竞争力提供支持。
目前沪港通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允许香港投资者投资于A股市场的沪股通,二是允许内地投资者投资于港股的港股通。其中沪股通的设立,实际上等同于为境外人民币资金增开了一条流向A股市场的回流渠道。从使用币种和投资方向上看,它较为类似于已有的RQFII制度,但其所面向的投资者更广,投资自主性也更强,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人民币投资品种、发挥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吸引力。而港股通则为境内投资者对外证券投资提供了渠道,同时由于沪港通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对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离岸人民币市场有益。
然而,出于稳健性考虑,两地监管机构对于沪港通的投资额度、投资标的、投资者门槛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不仅如此,沪港通还对资金实施闭合路径管理,卖出证券获得的资金必须沿原路径返回,不能留存在当地市场。这一系列规定显示出监管当局对跨境资金流动较为谨慎的态度,虽然有效实现了风险管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资者的操作空间,部分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而且,人民币双向投资渠道能否充分发挥疏通资金的作用,还取决于两地股票市场的吸引程度。沪港通正式开通后对跨境资本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届时市场和经济的状况。从目前看来,初期可能并不会出现大规模波动。
相比之下,沪港通通过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提升其国际化水平,进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长期收益或者更值得关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要被全球的投资者所接受,市场效率高、流动性好的A股市场是一个重要支撑。目前国际上的机构投资者不愿参与到A股市场中去,除受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制的制约外,也与市场监管与制度环境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相关。沪港通的推出将打通两地股市的连接,随之而来的制度竞争会迫使A股市场尽快向香港成熟资本市场的交易制度和监管规则看齐,以在便利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市场预期,蓝筹T+0机制的推出以及退市制度改革或将成为沪港两市制度融合的起点。
此外,两地投资者投资行为和投资理念的互动将提高投资者交易水平,优化投资者结构。通过参与港股交易,内地投资者可逐步熟悉国际化资本市场的操作思路,借鉴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而境外机构投资者携带着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进入A股市场,能够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并通过其发起的监管诉求,推动监管体系的完善。
最后,沪港通的开启将增强A股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动性,这同时意味着国际资本市场对A股市场波动溢出效应的增强。对这一效应逐步适应和管控的过程,也是健全我国资本市场风险防范体系、增进市场弹性的过程,它为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沪港通加速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而开放有效的资本市场又将成为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沪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不仅仅在于当前资金双向通道的打开,也在于对人民币未来货币竞争力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