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市场中介获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差获利
在我国票据市场上,长期以来活跃着大量非银行的中介机构,它们游走于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通过获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利差来获利。该网站上除了汇聚了各种票据信息外,还长期挂着“大量收购各地商业银行、信用社承兑汇票,利率优惠”的公告。
在我国票据市场上,长期以来活跃着大量非银行的中介机构,它们游走于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通过获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的利差来获利。
它们不是金融机构,却扮演着金融机构的角色。它们其实生存于一片灰色地带中,目前对它们的监管仍属于空白。
中介的灰色生存
“我们什么样银行的(汇票)都可以贴。”当记者致电某票据网站客服人员时得到这样的回答。
该网站上除了汇聚了各种票据信息外,还长期挂着“大量收购各地商业银行、信用社承兑汇票,利率优惠”的公告。
据该网站客服人员称,其公司从事收购汇票业务的时间已经长达六年,是一家专门从事票据贴现业务的“金融机构”,但并非银行或者信用社之类的金融机构。
事实上,这家网站只是目前活跃于我国票据市场上众多中介机构中的一员。他们为企业提供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服务,然后再把汇票拿到银行贴现,从中赚取一定的利差收益。但是由于不那么合规,他们的“生意”其实并不那么光明正大。
票据贴现分为直贴和转贴两种。直贴即指银行直接对企业提供的票据贴现服务,而转贴则是银行之间进行的票据贴现行为。
由于直贴环节往往风险更大,监管部门的要求也相应较高。根据银监会有关规定,银行提供票据直贴服务要求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并提供真实合同原件等相关材料。
由于中介机构并不具有金融机构资质,当它们拿着从企业手中贴现来的票据到银行贴现时,银行将视为票据直贴来对待。但它们为企业提供票据贴现获得票据的行为显然不属于贸易行为,如果严格按照监管要求,银行是不能收票的。
“这些机构拿来的票据我们是坚决不收的。”一山东某地农合行票据部人士说,“因为监管层对于票据直贴的审查很严格,如果不符合条件,我们宁肯少做甚至不做。”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对于票据直贴的审查都非常严格:有些银行仅贴现部分大企业的汇票,对于承兑银行资质的要求也很高,有些银行对汇票的来源地也有限制,大多数银行几乎都不会跟上述这类中介机构进行合作。
“它们只能跟一些监管比较松的地区的金融机构合作。”江浙某地城商行票据部负责人说,“因为一些地区的分支行、小银行收票比较难,一些风险高的票据也可能收进来。”
据了解,这些中介机构跟河南、东北等地区的农信社、城商行合作较多,有些还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这些中介机构通常会包装出几家有名无实的企业,持有几家企业的印章,对贴现的票据进行背书,伪造出一个真实贸易背景。而审查不严的一些银行就可能把这类票据收进来。
存在即合理?
“很难说这类机构的存在完全是不合理的,它们长期存在,并且近两年还有泛滥之势,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的。”上述城商行负责人说。
他指出,因为银行审查严格,一些企业拿到银行承兑汇票要在当地银行贴现可能比较困难,手续也非常繁琐,而这类机构则条件宽松,手续快捷方便。此外,这类机构有时也可以提供比银行更低的贴现率,还有利于企业节省财务成本。这些都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空间。
据了解,一些中介机构在收进汇票后,款项可以在半小时内到账。这对企业显然很具有吸引力,
存在总有一定的合理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帮助企业更快地融通资金,部分弥补了银行的不足。另外,它们在当地收票然后拿到外地贴现的行为,实际上是利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票据贴现率的差异进行套利,也加速了票据的流通,活跃了票据市场。
据上述票据网站客服称,目前他们对由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承兑的汇票、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贴现率在月息2.9%。左右,折合年率3.4%,金额更小的会更高。而目前包括长三角、环渤海等几个主要地区的直贴率在2.8%。左右,其他地区的可能更低,此类机构从中就可以赚取一定的利差。
亟待规范
不过,它们的存在也使得票据市场成为我国案件多发、风险最高的金融市场。
“票据市场欺诈、欺骗行为很多,风险很大,而且人员杂、分布广,要进行规范非常困难。”一票据界资深人士说,“那些中介其实是打着政策的擦边球,对它们的监管还属于空白。”
至今,商业银行的票据部门业务员仍要带着票在各地奔走,他们需要当场验明票据真伪,实现“钱和券直接见面”。“因为材料可以伪造,背书也可以伪造,一旦追溯不到,就落得钱票两空,风险很大。”
目前央行正在积极推动票据市场的电子化,全国性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也已于去年底上市。但分析人士认为,要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票据市场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