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声音】赵锡军:投资银行进行内部风险控制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
信用风险方面,主要采用基于对客户或交易对手履约能力和违约肯能全面分析而做出决策的风险管理方法。首期文章可回复阅览:回复“1”可读取人大重阳研究管理人员文章回复“2”可读取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文章回复“3”可读取人大重阳客座研究员文章回复“4”可读取重阳投资高层文章
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是指投资银行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
一、主要风险管理方法
从整体风险来源角度划分,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风险依其影响面大小主要分为以下六大类:宏观层面的市场风险,行业层面的系统风险,公司外部层面的信用风险,公司层面的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依照目前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其风险管理已经进入了全面管理模式。而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包括六大要素: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健全的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完整的风险管理手册、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有效的防范机制、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现行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
第一, 风险管理流程中,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两个环节。
第二, 风险管理主要技术及方法。在理论层面有资产组合理论、套利定价理论以及期权定价模型;在现实层面,90年代几起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大案,使一些大的国际银行开始研究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管理测量和资本配置模型,并出现一大批专门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咨询公司和电脑软件公司,推动了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以及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
市场风险方面,有针对投资银行主要面临的利率风险的缺口分析法、久期和凸性分析法。
信用风险方面,主要采用基于对客户或交易对手履约能力和违约肯能全面分析而做出决策的风险管理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及情境分析法。
除了上述几类风险管理方法之外,还有现代的金融工程方法,这种方法的产生得益于70年代的利率市场化以及随后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其中典型代表就是风险价值增量模型VaR Delta,可以用于投资银行整体的风险测量。
第三, 风险管理模型的内在缺陷。定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模型曾经一度被认为是风险管理的一大突破,但模型必须嵌套于某种假设当中,而模型假设与现实的不吻合就为模型结果的有效性打了折扣,此外,对于证券未来价格单模拟技术也有待进步,目前依赖于历史数据或者某种假设模拟出的数据都可能经不起理论和现实的验证,这些都构成了模型风险。
二、引导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我国证券公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才略嫌空白,相关的风险管理方法也尚待发掘,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可以从国际成熟市场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得到以下四点启示:重视公司文化,避免英雄主义,全面管理风险,系统指定决策,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匹配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但不可过度依赖。
同时,次贷危机也说明,市场参与者内部风险管理与外部监管不可或缺,两者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伴随着金融业的创新与开放,对所有金融产品和交易进行全面与实时的外部监管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引导市场参与者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理应成为监控风险的根本措施。
第一,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督促证券公司运用定性及定量的风险管理技术,对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业务等进行风险控制,形成组织严密并能实时识别,判断风险的控制框架。
第二,动态的设定不同发展时期内部控制目标重心。
第三,指定内部控制战略目标时,应重视对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第四,重视文化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的内部控制除了需要诸如预算、内部审计等硬性的控制工具外,还必须依赖于公司文化、管理哲学和经营作风等“软性”控制工具。
第五,适度分散股权夯实内控基础,优化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内控结构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可大大抑制管理层“内部人控制”等现象,通过公司内控机构的完善,充分发挥内在机制作用,促进公司自身经营业绩的提高,达到一个良性循环。我国证券应当推进产权主体的多元化,精心挑选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股权结构,形成彼此制衡的产权格局。几年来,我国部分证券公司开始引进外资,并吸收民营资本参股,这些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内控结构的完善。证券公司应努力抓住这个契机,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拓宽公司内控改革的渠道,促使从根本上改善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