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六大金融创新落地 多家银行开出“议息”存单
自央行本月起放开了上海自贸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中国银行就为其在自贸区内就业的客户办理了“利率市场化”的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客户获得了一张“议息”存单。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还晒出一份成绩单:自贸区内泛金融机构截至2月底已有1383家。
细则一出,业务上马。
自央行本月起放开了上海自贸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中国银行就为其在自贸区内就业的客户办理了“利率市场化”的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客户获得了一张“议息”存单。
除中行以外,自贸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介绍,多个银行已经开展了此项业务。
昨日,上海市金融办发布了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包括上述“议息存单”在内的六大金融创新已在自贸区悉数开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还晒出一份成绩单:自贸区内泛金融机构截至2月底已有1383家。1月份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达10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98%;2月份达9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93%。
六大金融创新落地
继“一行三会”先后出台51条支持自贸区建设的金融政策措施以后,近期,央行相继出台5个实施细则,第一批自贸区内金融创新案例随之落地。
除了前述存款利率市场化探索,自贸区企业还开展融资创新,多家金融机构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有关支持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相关政策举措,与自贸区内多家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理了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业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以交通银行为例,该行为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从交行境外分行借入一年期人民币1亿元,用于外高桥集团区内生产经营活动,还为上海东方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境外直贷模式借入一年期人民币外债1亿元。交银租赁子公司则与交行新加坡分行完成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签约,由新加坡分行提供总计7亿元的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
《第一财经日报》从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获悉,银行在此融资创新业务中要走通的流程包括:按企业需求展开方案设计、确认境外人民币借款金额、落实授信方式、联系境外银行放款并协助沟通签约事宜、开立人民币境外借款专用账户、办理人民币境外借款资金解付入账、完成跨境人民币信息报送和国际收支申报、提示企业办理外汇局跨境人民币外债签约情况登记和提款资金流入情况登记,以及办理借入资金境内支付使用。
自贸区落地的金融创新还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支付结算创新:银联电子支付、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花旗、汇丰等金融机构为区内跨国公司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等;第二,企业资金管理创新:银行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和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第三,对外直接投资创新:区内股权投资企业跨境投资以备案代替审批制;第四,金融机构集聚创新:区内新型金融机构不断集聚发展,比如小贷公司不仅可以入区经营业务,同时还对自贸区内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给予股比和业务范围方面支持鼓励政策,国泰君安等在区内设立了分公司,华安基金在区内设立了资产管理子公司,申银万国期货在区内设立了风险管理子公司等。
自贸区走到了哪儿
一系列创新业务背后,郑杨称,是制度层面已经形成自贸区金融开放框架体系。央行已经出台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反洗钱反恐融资5项细则。
“三会”方面,郑杨透露,证监会已经原则上同意上证所在自贸区内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消息人士称,上证所正在组织人力研究完善平台建设方案。戴海波则称,在监管方面“证监会也要再出细则”。
此外,银监会已正式发文允许获得离岸业务资格的四家中资银行授权自贸区内分行开办离岸业务;保监会已基本同意涉及国际业务的保险条款允许使用英文和国际协会条款,目前正研究如何利用自贸区扩大险资境外投资。
在市场平台方面,上海期交所已在自贸区内设立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证监会正牵头工作组研究推进国际原油期货;上海黄金交易所计划在区内设立国际交易平台;包括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在内的金融要素市场也都在研究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