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国内率先试点外汇管理
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准青岛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现货交易外汇管理政策试点。近年来,青岛保税港区不断创新市场交易模式,研发出智能物流交收模式,获得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项目的国家试点批复。
本报3月24日讯(记者 潘旭业 通讯员 罗青黄南) 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准青岛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现货交易外汇管理政策试点。此项政策在全国尚属首创,首批试点市场为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和棉花交易市场。
据悉,该项政策首创贸易项下前置美元保证金制度,允许青岛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设立“贸易项下前置美元保证金”账户及其境内外会员子账户,用于美元保证金的缴存、划转、违约赔付收入支出及退回;允许交易商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对美元保证金及盈亏进行方便的购汇、结汇和划转。
近年来,青岛保税港区不断创新市场交易模式,研发出智能物流交收模式,获得了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项目的国家试点批复。区内建有棉花、轮胎、乳胶三个国家级重点检测检验实验室和橡胶、塑料、酒类和食品检测等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其中,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胶交易中心和中国进口橡胶定价中心,橡胶交易价格被海关总署确定为进口胶的一级价格参数;棉花交易市场成为华东地区最大进口棉交易基地,棉花检测实验室年检进口棉占到全国75%以上,初步形成了以橡胶、棉花为主的大宗原材料国际贸易市场交易中心。
“此项政策的获批,对青岛保税港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吸纳国外会员入市交易,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渠道,加快国际资本引入,放大市场交易规模具有重要意义。”青岛保税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据测算,仅青岛保税港区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就将在2年内吸引百余家境外会员入市交易,交易规模达到50亿美元。同时,棉花市场也将逐渐构建出一套独立于纽约美棉期货交易市场的、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广泛性的世界棉花现货交易定价体系,形成中国棉花指导价格,进而推进棉花市场建设国际化大型现货超市,建成国内最大进口棉集散中心。“该政策试点是青岛保税港区在申建自贸区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功能政策突破,试点成功后,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该负责人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