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供应链隐患:如何打破厂商牵制成新挑战
小米最新推出的红米note又成了热门货,这款标价799元的大尺寸手机,配备的是MTK6592八核处理器的芯片。意欲在PC+市场闯出大名堂的杨元庆,他的做法是在2013年11月买入30万片高通的高端芯片产品骁龙800,几乎是高通该产品的所有现货。
小米最新推出的红米note又成了热门货,这款标价799元的大尺寸手机,配备的是MTK6592八核处理器的芯片。这款MTK的真八核芯片可是热门货,希望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国产厂商都青睐有加,已经拿出产品的TCL、中兴都曾使用过,不过产品初上市价格都逼近2000元。但红米note配置的是1.4GHz的MTK6592M,并非前面这些厂商产品里所用的MTK6592。这种配置和价格的产品,在如今的市场上已经不少见,红米Note最多也只是差强人意。而时下最热的4G浪潮,小米并没有及时拿出小米3的升级版本,这和以往小米的发烧、高性价比的消费者预期形成了不小落差。
小米成立4年,已经从当初只卖一款智能手机的新锐手机厂商,成为今天横跨硬件、软件、服务甚至是电商平台的综合选手。对于这些消费者预期的产品,他们不是没有能力做,而是因为他们发展的太快了,供应链的发展已经有些跟不上他们前进的速度。这不仅仅是生长痛的问题,更是小米要向更高台阶迈进、成为手机行业真正的王者,必须要打通的最后关口。
期货:从刻意为之到无奈之举
小米被各路人马学习和称赞的营销策略之一叫做:期货。这种饥饿营销模式,如今已经被众多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厂商学习,在这个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年代里,人们又开始一尝奇货可居的滋味。这想起来有些令人难以想象,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就曾对外表示:在如今生产力极大丰富,制造业资源充沛的环境下,期货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或许有人会说杨元庆太不解风情了,期货不仅吊足了用户的胃口,达到了一机难求的效果,更令小米在成本控制方面游刃有余——预售是一次产量预估,可以很好地控制库存;更重要的是,从宣布产品上市到实际产品到手,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就意味着发布时那些最新款的零配件价格已经跌去不少。
意欲在PC+市场闯出大名堂的杨元庆,他的做法是在2013年11月买入30万片高通的高端芯片产品骁龙800,几乎是高通该产品的所有现货。
等着用骁龙800的厂商远远不止联想一家,即将推出的小米3联通版和电信版所用的也正是高通的骁龙800产品。克里斯滕森说过,在开放体系里,核心零配件厂商才是王者。先卖给谁?卖多少?都是高通说了算,小米也曾是高通重点照顾对象,不仅仅因为高通是小米的投资人之一,更因为高通内心相信,这个自己参与培植的新锐力量会是一个很好、很听话的盟友。
但是,事实证明,小米比高通想象的还要有理想——除了卖代表发烧的骁龙芯片产品,还要卖低价也发烧的MTK芯片产品——红米,偶尔还可以请nVidia来客串TD制式产品。这些一连串的举措,充分暴露了小米不想被高通控制的想法,与高通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今年年初小米的“换芯门”(小米3在真机上市时将原本公布的骁龙8974AB芯片,换成了8274AB芯片,并且没有做特别说明)刚爆出不久,高通就立刻站出来说自己躺枪,将自己与此次换芯门事件划清界限。一个数字之差背后的区别在哪儿?8974产品是高通支持4G全网的芯片产品,基本是目前各个品牌高端旗舰产品的标配,而8274虽然同为800系列却并不支持4G网络。临阵换芯的理由只有一个:小米没有拿到高通8974产品,虽然事后小米的解释是文案做的不严谨,但是谁都知道小米团队里有多少浸淫手机市场多年的高手,不可能连芯片型号都搞不明白。更一目了然的是,时至今日小米3的官方配置仍然标着8x74系列产品。
产业链缺钙
小米遇到的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小米的商业模式对芯片厂商本身的利益带来伤害,连锁引发了自身供货出现问题。
最初高通选择小米是因为芯片性能并没有被大众所了解,他们急需一款体验出色的终端产品作为标杆,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为骁龙1.5GHz的芯片做足了宣传。但后来小米增长太快,已经到了需要考虑多产品线以及平衡芯片厂商的时候,所以红米选择MTK,高通不会感到高兴。因为在中高端产品领域顺风顺水的高通,也一直在寄希望于中低端市场。但就在针对该市场的骁龙200、400猛力宣传的当口,原来重要的合作伙伴小米却宣布选择牵手MTK,直接就是撤火的节奏。
更悲催的是,MTK也并不开心——原本以为搭上智能手机新贵是件好事,摆脱“山寨”帽子的机会也许就此来了,然而剧情却出现了反转:红米所采用的MT6589T Turbo芯片是联发科的四核当家产品,但是红米799元的定价一下就令联发科进军高端的梦成了泡影,这还不算——随后小米又把价格调到699元。其它厂商看到搭载T6589T Turbo的红米只卖到了799元之后,就毅然决然地弃用了这款产品,至今市场上T6589T Turbo的手机也屈指可数,MTK为了这个产品系列的后路只能继续与红米合作,但是在一切公开场合都拒绝评论此事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之后MTK推出了真八核产品,首个上市手机的是TCL的idol X,给出了1999元的价格。这一次MTK一改自己的态度,久不在大陆露面的蔡明介都亲自为TCL站台。
比起智能手机,移动电源的产业链以及产品都要简单的多,但同样在供应链上出了问题。
此前小米曾经推出69元的10400mAh的移动电源,但是后来长久缺货,其问题就是出在产业链上。雷军会给出令人大跌眼镜的价格,这一点适用于小米所有产品。69元的价格足以令山寨厂商都咋舌,特别是雷军还强调用的是LG和三星的进口电芯。不过就如换芯门事件类似,移动电源的首批产品中并没有出现三星电芯的身影。根据三星SDI电芯代理商的说法:羽博、品胜、飞毛腿等重要客户投诉,令三星搁置了低价供货小米的计划。移动电源产业中,电芯占到了成本的60%(其余成本则由外壳、装配、PCBA费用组成),小米用一次性全款现金,从LG处囤入300万个电芯,获得了低于其它移动电源厂商的价格。来自大陆的一众电源厂是韩国电芯公司的大客户,三星会因为他们的抗议放弃与小米的合作,LG一样会权衡利弊:这种得罪大客户,降低自己毛利的事情,长久下去并不明智。所以,可以大胆判断69元的小米移动电源恐怕不会像显示的那样“暂时缺货”,而会长期进入等待期。
这件事令小米模式的弊端凸显无疑:与小米合作不要指望“共赢”,这不是小米的问题,而是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模式本身就带有掠夺性。
再看小米电视,没能火爆的关键依然是产业链,小米电视可以说从定价到用户体验上不输给乐视电视,但是由于在内容资源上没有与产业链上其它厂商达成合作,内容上的短板很快暴露,最终风头不及乐视,无论是盒子还是电视都没有成为手机之后的引爆点。
无论是盒子、电视还是移动电源,小米都没有能再现手机的疯狂,就是因为小米确实具备互联网精神,但是终究还是产业链中的一环,在自己用低价获取客户的时候,如何安抚产业链,或者干脆彻底掀翻旧秩序,应该是雷军下一个面临的问题。
封神之战
高通与小米的故事也还没有完结,小米不但牵手了MTK,还在旗舰产品小米3的移动版本中采用了nVdia的产品,老实说这款芯片几乎没有出现在其它品牌的高端旗舰产品中。难道高通没有适合的产品?当然不是,高通力推的5模13频并且支持4G的产品才是时下高端机之选,也是能否赢得眼下这一轮旗舰机斗法的关键——4G刚刚推出,支持4G网络的产品很快会成为运营商与大批用户关注的重点,小米3选择这样的产品不仅应景又能令高通满意,不过价格很可能就无法继续维持在1999元了。
而由此引发的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是:今年4G产品将会成为新的市场潮流,号称性能和发烧的小米一定要跟上这个节奏。但在短时间内拿出支持4G的产品,就必然绕不开高通支持5模13频的芯片——目前市面上只有高通具备4G以及全网通产品的能力。再次与高通打交道,小米手里的筹码是什么?其实不仅仅是小米,包括所有的手机厂商在内,谈判的筹码都会是出货量。然而出货量与芯片供应又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数据,手机厂商能否把产品卖出去当然是出货量的关键,而上游厂商给不给你供货则是另一个关键——不由自己掌控的关键。
2013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1870万台,增速相当之快,雷军的目标是2014年出货4000万台。而由高通方面的反应来看,1870万台还不足以被小米震慑到,最近高通找到了新的盟友:有意进军高端的国产手机厂商OPPO、步步高、联想等各家的高端机纷纷选择了高通芯片,这里面任何一家的出货量都不低于小米,此外一些新锐互联网品牌,例如中兴的子品牌nubia也成为了高通更愿意扶植的对象。
随着小米的发展壮大,必然要考虑芯片厂商的平衡问题,这是所有手机厂商都会考虑的,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只使用一个公司的芯片产品,更有华为这样的狠角色,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培植自己的芯片力量。在开放的产业链里整机厂商永远都不是核心资源,而是关键零部件厂商。不仅仅在芯片环节,在手机屏幕环节也存在着产业链各环之间的制衡与反制衡的问题,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人都吃过供应链的亏:华为、中兴、联想无一例外,曾被三星在屏幕供应上摆了一道,都有过推迟产品上市,宣传费用打水漂的经历。交过学费的几家厂商也顺便重新理顺和布局自己的产业链,比如华为、中兴这些老牌通信厂商自己拥有设计芯片的能力,有助于在博弈中提升话语权。
小米在怎么把手机卖出去的问题上已经所向披靡,但挤牙膏式的饥饿营销与4000万的目标相去甚远,如何生产出这么多产品其实取决于芯片、屏幕等核心零部件厂商的态度。能否在短时间内理顺产业链,重新与高通、MTK这样的关键部件厂商达成合作成为能否迈上一个台阶的关键。换句话说,小米的封神之战,就是最后打破供应链的牵制,成为真正掌握供应链的主人。未来一年将是小米扭转产业链危机重要的一年,毕竟每年保证一款旗舰新品的节奏,以及迅速提升出货量获取更稳固的产业地位,这两个当务之急都不容小米再耽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