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们政策诉求细化 自贸区业务期待“红火”
2014-03-22 00:2643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家们对自贸区的诉求在于混业经营,放开存贷比管制以及资本账户走出去的环境更加开放一些。
距离上海自贸区上一轮新政发布过去近一个月时间,但目前来看,区内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动作并不迅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家们对自贸区的诉求在于混业经营,放开存贷比管制以及资本账户走出去的环境更加开放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外汇管理局所公布的“自贸区外汇管理实施细则”取消并简化了多项审批程序,被视为自贸区内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式进入倒计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也表示,未来还将专门出台自贸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细则,从更高层次上推动外汇管理和创新。
打造跨国企业资金管理中心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曾明确提出,要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
目前监管机构所出台的金融改革新政正将其付诸实践。2月下旬的连续两周内,包括“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放开小额外币存款上限”及“外汇管理政策实施细则”等几项金融改革实施细则重磅落地上海自贸区。
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企业跨境投融资的需求以及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自贸区内新开放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或将成为未来国际业务的最大蓝海。
目前,区内各大银行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集中收付,跨境人民币借款、贷款,以及帮助第三方支付机构启动跨境人民币支付等“新”业务上均有条不紊地推进。而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所了解,区内跨国企业对于新推出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非常感兴趣,对跨境资金池流动性管理有强劲的需求。
“此前由于中国的外汇管制,像集中收付、轧差结算这类业务国内做得相对较少,且外资企业中国区业务的资金管理可能会受到境外资金管理中心的要求,无法纳入全球的净额结算中心去运作。而现在自贸区提供了一个平台,新政更多是希望跨国企业把资金管理总部放在自贸区或是中国其他地方。”自贸区内某中资行一位业务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对中资企业而言,是在自贸区‘建立’一个全球资金管理总部,而对外资来说,是将中国地区‘纳入’其全球资金管理中心。”
花旗中国上海自贸区支行行长张晓萌表示:“出于对风险控制、成本控制及操作便利化三方面考虑,海外企业更关心怎样把中国纳入其全球现金管理中,如何用海外更便宜的资金来支持中国企业的业务拓展,以及通过自贸区平台将海外成熟的经验引进中国。”
而在花旗中国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裴奕根看来,资金管理中心将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境外资金管理。实现集团现金管理一体化,不仅是剩余资金的归集,还要和集团的商务、日常贸易结合,通过资金集中收付汇、轧差净额结算等技术手段便利资金流动。
“实际上,中资银行在现金管理产品方面和外资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在面向的客户群体的类别上有一定的差异。外资银行以外资客户为主,而中资的客户群体较庞大。”上述中资行业务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而中外资企业本身在跨境现金管理的需求上是有差异的,银行会根据企业的立场和需求制定一些方案。“人民币市场很大,虽然有竞争关系,但大家都想将这块业务做好。”
银行家们的期盼
尽管如此,目前自贸区内金融机构的生意做得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红火”。
“现在银行家们总感觉到,在自贸区内区外所做的业务,没什么特别大的差异。”孙立坚表示,银行期待自贸区账户和一般账户之间有一个资金合理往来的渠道,“他们对自贸区的诉求在于有明确的监管模式如放开存贷比管制、可以做混业经营,以及资本账户走出去的环境可以更加开放一些。”
而对于中外资银行的业务定位,孙立坚认为,当前自贸区内的金融行业讲的不是竞争和差异化,大家互补的盈利模式还不存在。中资银行的优势在于非常了解本土客户的需求,外资行拥有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及更多资金周转的便利性。更多的是互相合作,如学习混业经营的经验,以及利率市场化后,中资可借鉴外资行的风险管理模式,利用不同的创新工具分散各种性质的风险。
“尤其对于民营金融机构要求这种合资的方式意愿更强。”据孙立坚称,入选为首批民营银行的一家上海企业亦有希望通过进驻自贸区“走出国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