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时代险资布局 五大挑战需积极应对
2014-03-21 23:46682
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对中长期资金需求的缺口不断扩大,保险资金日益显现出独特优势: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与其他金融业态相比,保险业可提供资金的规模更大、期限更长、供应更稳、资金成本更为合理。
资产管理能力成为未来保险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对中长期资金需求的缺口不断扩大,保险资金日益显现出独特优势: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与其他金融业态相比,保险业可提供资金的规模更大、期限更长、供应更稳、资金成本更为合理。
自2012年7月起,保监会陆续发布为保险投资松绑的多项资金运用新政,不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保险资金可选择的方向大大拓宽,保险资管产品也可创设出多种新型模式。
“大资管”时代,同银行、信托、证券、基金子公司等相比,保险资管如何定位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希望构建什么样的竞合关系?
险资布局“大资管”需积极应对五大挑战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也要适应“大资管”时代的新要求。今后,监管方面还将继续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转变监管方式,逐步实现“监管者”的角色定位。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放开已经接近边界,切实防范风险、 丰富监管工具已成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
“大资管”是个很有时代特征的题目。过去,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行业界限明确,泾渭分明。现在不同了,正如“大资管”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就是你能干的,我也能干。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说,混业竞争加剧,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银、证、信、保等产品逐渐趋同,投资领域也很类似,竞争日益激烈。再比如,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金融业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格局。所以说,相对于原来的“小资管”,现在的“大资管”概念体现了当前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
在“大资管”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首先反映在保险负债端,很多保险产品,并非单纯的保险保障产品,而是添加了一些投资理财元素在其中,相比银行理财、信托等,在投资收益方面没有特别的优势。我国大部分金融消费者,相对于保障,往往又更加看重投资回报。在这种情形下,保险业保费增长开始放缓,甚至退保增加。
保险业发展的困境倒逼着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2012年下半年以来,保监会开始推进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陆续发布一些列投资政策,增强市场活力,释放改革红利。一年来,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这也从行业投资收益体现出来。2013年,行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2亿元,收益率5.04%,比去年提高1.65个百分点,是近4年来的最好水平。
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看到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我认为,在“大资管”背景下,保险资产管理要想布好局、起好步、赢得竞争优势,需要积极应对以下五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
2013年6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大幅攀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达到13.44%,11月2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72%,近期,铁道债发行利率达到5.8%以上。对此,市场普遍认为,其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带动利率水平不断攀升;其二,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越来越多投向“非标”资产,以覆盖其逐步攀升的资金成本;其三,货币市场流动性趋紧,央行传递出中性偏紧的政策姿态等等;其他各方面原因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格外关注的是,高利率环境若持续下去,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大,很多企业难以承受,势必带来信用风险,甚至是连锁反应。
有这么一组数据:2008年至2012年间,我国货币总量(M2)从25万亿元飙升至将近100万亿。以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为例,2008年7万亿,2009年14万亿,2012年15.7万亿,2013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13.9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但是,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并没有拉动经济增速。比如,2013年上半年,M2增速比名义GDP增速快6个百分点,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大量资金通过杠杆投资和期限错配套取利差,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空转”获取利润,而没有真正到实体经济中去。
还有,我国经济虽呈现稳中向好的势头,但是经济结构调整到了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及房地产风险等,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看,总体风险虽可控,但结构性问题及风险不容忽视。
所以说,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变数还很多,不确定性还较强。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机构投资者,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发展规律,加强研究与趋势分析,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是积极应对资产全球多元化配置的挑战
全球多元化投资对保险资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全球范围内,美国、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巴西、印度等一些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周期变化不同,往往呈现此起彼伏的态势,这为分散不同区域的投资风险提供了可能。英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境外投资的比例一般都比较高,有的甚至超过30%。目前,我国已有一些保险机构开始尝试投资境外的股票、不动产等,但是总体上,大部分机构对于开展境外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全行业境外投资仅有6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比不足1%,这与15%的比例上限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境外投资市场,不同于境内,需要保险机构更加准确地判断国际经济周期变化,更加密切关注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等风险因素,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从长远来说,我们保险资产管理还是应积极应对全球化配置的趋势,利用境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收益的波动性。
三是积极应对保险资产管理能力相对滞后的挑战
大资管时代更加凸显出保险资产管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从文化上看,保险业根植于营销文化,拼销售、重规模,对资金运用规律、人才及风险的认识还很不到位,用劳动密集型替代人才密集型。过度的销售文化直接带来了资产和负债的矛盾,就是通常所说的资产、负债“两张皮”的问题。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很早就提出来了,但真正落实的很少,其深层次问题就在于此。再从能力上看,很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人才、制度及运作机制上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还难以充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据我了解,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一万人,保险资管全行业才2800人左右。能力的局限意味着难以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比如,在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上拼价格,利用“低价”来获取竞争优势。
四是积极应对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挑战
我认为,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具备独有优势,可以运用市场化方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揽子配套服务机制。首先,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医疗、健康、大病、巨灾、农业、环保等全方位保险保障服务;其次,可以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资金,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租房、棚户区改造、股权债权融资等;再次,综合提供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最后,提供保险基础设施,如保单登记、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
其实,保险资产管理服务城镇化的关键在于产品创新。一个优秀的产品一旦成功,就能够在行业里不断复制。近年来,保险资金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形式,为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房等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近期,我们正在试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股债结合等产品创新形式,为保险资金服务城镇化提供更多的投资品种和差异化选择。未来,为进一步满足城镇化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保险资产管理还应不断创新金融工具,从债权、股权等较为单一的交易结构,逐步向股债结合、优先股等更为灵活的交易结构发展。这种灵活的结构,将进一步促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成为金融产品的创设者,主动创设金融工具以服务城镇化发展。
五是积极应对资金运用风险的挑战
我想强调的是,投资政策放开后,势必带来更多的风险。目前看,资金运用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一是信用风险积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大幅攀升,城投债收益率近来也呈现高企态势,高利率环境对实体经济冲击较大,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累积。二是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从审计结果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结构性风险不容忽视。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虽然采取了一定担保措施,防范风险的压力依旧很大。三是资产错配及流动性风险。万能险等理财保险产品增长较快,出现“短钱长配”等新问题,带来较大流动性风险。四是案件风险。部分非公开领域,投资环节多,运作不透明,易引发资金运用违法违规案件。五是资金运用易成为风险传导的“风险口”。保险机构股东及公司治理、负债业务及产品、偿付能力、内部控制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极易传导到资金运用“风险口”上。
在我看来,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也要适应“大资管”时代的新要求。今后,监管方面还将继续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转变监管方式,逐步实现“监管者”的角色定位。我认为,市场化改革和强化监管,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现在,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的放开已经接近边界,切实防范风险、丰富监管工具已成为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近期,我们正在积极研究构建“一个基础、五个工具”的资金运用监管新框架。
“一个基础”,就是把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检查作为资金运用监管的基础。将把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及应对等风险监管工作作为核心工作、重点工作、系统工作来落实。进一步加强监管基础建设,提升非现场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覆盖股权、不动产及金融产品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事中持续动态监管。切实加强现场检查工作力度,提高现场检查频度,以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个工具”包括:一是“信息披露监管”。研究制定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制度,整合投资报告事项,加强信息公开披露力度,发挥社会各方的监督作用;二是“内部控制监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健全科学、规范、责权明确的内部控制标准与制度。三是“分类监管”。加快推进分类监管工作,研究制定资金运用合规分类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档案和评分标准,采取有区别的监管措施;四是“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健全匹配机制,加强推广匹配理念,从制度层面推动保险机构加强内部资产负债管理建设,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五是“资产认可”。进一步发挥资产认可标准和偿付能力监管在防范资金运用风险的作用。研究风险识别、计量的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监管的精细化水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