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引发热议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专家学者及相关学术研究项目不断增多,国内企业投身对外文化贸易的积极性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适时出台政策支持显得尤为必要。这一措施有助于实现文化贸易份额大幅度上升,为中国文化产品培育和开拓国际市场,传播和提升中华优秀文化价值。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专家学者及相关学术研究项目不断增多,国内企业投身对外文化贸易的积极性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适时出台政策支持显得尤为必要。3月1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做出全面部署。《意见》出台后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近日,多位文化贸易领域相关人士与记者分享了他们对《意见》的看法。
话题一:文化贸易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在文化部外联局文化贸易处处长郑文看来,现阶段出台《意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明对外文化贸易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外文化贸易将不仅在经济转型、对外贸易结构调整中起到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提升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在进一步加强全国各部门间协调与沟通的前提下,文化部将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加强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工作的结合,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人才培育等几个方面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工作。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运营机构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义彪表示,《意见》正是业内人士期盼多年的纲领性文件,他用“很兴奋,真到位,有希望,需努力,盼细则”来总结自己的感受。“经过广泛调研而确定的条款翔实、明确,对产业和贸易更有宏观指导意义,值得反复研读、挖掘。”此外,《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任义彪认为,这说明《意见》设定的不是短期或遥遥无期的目标,而是确切指出了本届政府要实现的内容。“同时,这对我们培养外向型企业既是机遇又是考验,文化和科技、金融等的对接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外向型文化企业必须冲破过去的传统模式,实现颠覆性发展。”
话题二:看好文化资本走出去
在《意见》各细则中,任义彪认为推动文化资本走出去、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品种和保险业务等颇具亮色。结合上海自贸区和贸易基地的实践,他指出,文化贸易从业人士不能只盯着文化政策,其他看似无关的领域其实可以为文化插上翅膀。在他看来,《意见》中所提到的“逐步将文化服务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内销市场很大,向外发展的原生动力不足。而‘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正是因为有很多出口免税、退税政策。这一措施有助于实现文化贸易份额大幅度上升,为中国文化产品培育和开拓国际市场,传播和提升中华优秀文化价值。”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同样特别看重《意见》对文化资本走出去的推动之意。他说,目前,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并不是特别有竞争力,同时文化贸易因为语言等原因存在文化折扣,走出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而文化资本的走出去则可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可以为文化产品走出去铺路。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很多投资资金,随着产业政策越来越好,原本的投资资金和传统行业转型过来的资金都蓄势待发投资文化产业;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也迫切希望能吸纳外来投资参与。“在这一点上,万达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俏佳人收购美国电视台等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文化贸易在推动中华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意见》体现了国家在战略上的指向性。”魏鹏举还强调,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已做好准备、具有一定积累的企业和资本能够从中受益,但走出去的过程不可冒进,因为我们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我们的声音。
话题三:《意见》务实高效、可操作性强
《意见》发布后几乎是第一时间在网络平台上转发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国际服务贸易暨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嘉珊几日来难掩兴奋之情,她表示,政府释放出的利好信号对文化贸易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明确了文化贸易在新时期文化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才可能有对文化贸易的真正认可。政府对文化服务和产品出口软环境的着力培养,将大大激发起文化企业实践文化产品出口的积极性。”同时,她认为《意见》内容较以往更加务实高效、可操作性强。尤其是“将文化服务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实现通关手续便利化,减少审批”“对国有文化企业从事文化出口业务的编创、演职、营销人员等不设出国(境)指标”等都是业界和学界长期以来呼吁解决的问题。此外,“鼓励文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模式拓展国际业务”等也反映了政策的引领性和前瞻性。
李嘉珊说,她喜悦地看到《意见》中透露出的对“内容至上”的重视: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创作开发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编创、设计、翻译、配音、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以前一提到文化人才总停留在演员等生产环节,现在对创意创作、后端营销等方面更重视了――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缺乏的,同时,这也有助于纠正现在一些优秀作品获奖后就‘压箱底’,没有投入市场和盈利的现象。”
话题四: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受重视
《意见》中几次提到人才培养问题。事实上,培育外向型企业、扭转贸易逆差等一切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贸易人才。
相比“长期奋战”的专家学者,《意见》的出台对尚属文化贸易“新生力量”的学生而言更像是定心丸和加油站。北二外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的研究生张伟还记得6年前自己初入学时别人听到自己专业的困惑眼神,也曾在对文化贸易前景和该专业实用性的质疑声中产生过动摇。但在6年后的今天,张伟已为自己能奋斗在文化贸易领域前沿而深感幸运。
北二外文化贸易2009级本科生、现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朱桐雨有着同样的感受,从为别人的曲解而痛苦,到现在的坚定和热爱,她觉得《意见》的出台对所有从事文化贸易研究和学习的老师和学生、对坚守阵地的文化产业工作者来说都是值得欢庆的。她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思索:“我们应当警惕膨胀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不健全的影响,以及政策执行不彻底、对海外市场的认识不清晰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希望国家各项针对振兴文化产业和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最终能够切实地落实到基层各类文化企业中去,而未来也能按部就班地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监督、反馈机制,以及多种的融资渠道和针对非营利性文化艺术的基金会。同时也希望文化产业能够不拘一格大胆吸纳其他专业背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