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对美贸易威胁源于数据统计误导
美国商业内幕网3月12日文章,原题:我们需要超越“中国制造”误区每月我们都会看到人口普查局发布的贸易数字。若用20世纪的标准看,中美贸易平衡很容易被解读为美国面对崛起的中国力量表现弱势。
原标题:美媒:中国对美贸易威胁源于数据统计误导
美国商业内幕网3月12日文章,原题:我们需要超越“中国制造”误区每月我们都会看到人口普查局发布的贸易数字。特别是过去10年来,那些数字变得格外有分量。认为中国在继续削弱美国工业和国内工资水平的观念,已在美国根深蒂固。最近民调中,大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当前的主要经济和军事威胁。媒体报道的贸易赤字,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观念――认为以前的美国制造如今变成了中国制造。然而,若我们所依据的数字是错的,那会怎样?
若用20世纪的标准看,中美贸易平衡很容易被解读为美国面对崛起的中国力量表现弱势。但这种理论已过时了。那些数字的一大问题是,它们假设每个制成品都是在单一国家制造完成的。几十年前,一辆美国汽车在底特律制造,零部件来自不远的俄亥俄州工厂,钢铁来自宾州。而如今,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是在同一个地方生产,无论T恤、波音飞机还是耐克鞋。
就拿iPhone来说。它们大多是在中国南方一家工厂组装。之后被运到美国作为进口。据计算,在美国卖的每一部iPhone给美中贸易赤字增加约200美元。但iPhone真是“中国制造”吗?至少有来自5个国家的十多家公司为其供应零部件。这意味着,中国这个“产地国”分得的馅饼份额微乎其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每部iPhone的价值实际落入中国经济的少到10美元。
把这种情形推广到几百种、数千种商品。那些被视为从中国进口的耐克鞋、平板电视、服装、家具和玩偶,几乎全是美国(或日德韩等)创意,零部件全球采购,然后在华组装,最后卖到别处。
我们的双边贸易数字甚至都没考虑美国有很大顺差的服务业(比如旅游)贸易数字。而仍陷在上世纪50年代思维的数据却是报道最多、最受关注的,于是中国成了美国的巨大经济威胁。
如果说统计数字根本上是误导,那意味着我们在误读现状。中国不是经济威胁。相反,技术才是威胁。中国崛起或衰落,中国对美进口更多或更少,都没多大区别。别把我们的问题归罪于对华贸易,挑战不来自中国,而来自我们自己。(作者扎卡里 卡拉贝尔,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