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杂谈:互联网金融砸谁的饭碗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宝宝们来势之猛,恐怕超出阿里和天弘基金这些始作俑者们的想象,一年不到,4000亿的基金规模和超出8000万的活跃用户让整个中国股市都相形见绌。互联网的产品创新也不再是新媒体的专利,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对接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不是洪水猛兽?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宝宝们来势之猛,恐怕超出阿里和天弘基金这些始作俑者们的想象,一年不到,4000亿的基金规模和超出8000万的活跃用户让整个中国股市都相形见绌。虽说在沪深两市开户的投资者有一个亿的规模,但是活跃的有效账户也不过5000万到6000万。什么叫颠覆性?余额宝就是;什么叫逆袭?余额宝就是;如果这不算洪水猛兽,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洪水猛兽吗?
不错,余额宝的收益率在降低,从6%的年化收益可能下到5%,更有可能下到4%,但是这又有什么呢?整个社会的市场化利率水平在下降,余额宝的下降也是正常的,更何况8000万的用户绝大部分就是散户,就是因为余额宝才聚集到一起,离开宝宝的怀抱,那点银子又上哪去收获高于银行定存的收益?
所以,不用担心余额宝的命运。
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互联网的产品创新也不再是新媒体的专利,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对接的问题。当然,对接不好乱对接也是个事情。
水皮年前在《华夏时报》的年会上有一个内部讲话被人添油加醋捅到了朋友圈里,引起的反响让人始料未及,同学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由于是内部发言,话题自然就相对随意,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基调,但是在同行看来只见自我表扬不见自我批评,对于同行只见批评不见表扬,再加上并不掌握了解人家的经营状态和数字,妄加议论,不当类比,难免有信口开河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嫌疑,私下的恣意在网络里就可能变成公开的傲慢,网络让里外有别变成了一句空话,再多歉意也难释怀,教训深刻。
互联网冲击最大的无疑是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在平面媒体中,财经媒体因为专业性强,受众面窄,收到的冲击相对要小,老牌的媒体也都有对应之策,比如上海的第一财经是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一体化经营,广州的21世纪则是报纸和网络同步操作,《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尝试事业部内部创业成效都是显著的,都值得《华夏时报》学习追赶,更有不少同学亲自下海游泳操练自媒体,作为探索都值得尊重,谁知道天下哪块云彩会下雨呢?走过飘过的同学尽管上板砖,或许砸着砸着就砸出一条财经媒体和互联网的对接路径来。
那么,银行的命运是否堪忧呢?
传统银行是一手托两家,从储户那里收钱,往企业那里放贷,存贷差就是毛利,说白了就是一个中介机构,如果这两家人通过互联网能够自动对接,不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或者多对一,那么还需要银行吗?
同样看银行的选择。
中信银行主动拥抱互联网的尝试已经给出了答案,股价借势反弹极有可能形成反转,而北京银行和小米的合作也打开了银行的想象空间,谁能说搞定了移动支付接口的银行没有生命力呢?不过,如果腾讯阿里也办银行怎么办?
成事在天,谋事则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