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长江经济带”会催生意想不到的新产业
如何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战略将为沿岸11个省区市带来哪些利好?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川五省市部分代表委员,倾听他们解读如何实现这一跨越6300公里的“握手”。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
题:“长江经济带”会催生意想不到的新产业—长江沿岸五省市代表委员“对话”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让6300多公里长的古老长江,将不再只是一个河流与地理概念。
如何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战略将为沿岸11个省区市带来哪些利好?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了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川五省市部分代表委员,倾听他们解读如何实现这一跨越6300公里的“握手”。
让资源要素像长江一样“流动起来”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张兆安代表:上海是长江入海口,是长江最末端,上海自贸区的建设除服务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中央要求,还要同长江中上游形成经济联
动和合作交流,通过长江经济发展链条的模式、机制,将这条经济带打通和做大。不管是住在长江头,还是住在长江身、长江尾,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要多走动,多携手,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流动起来。一流动,就容易形成共识。
重庆市政府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济光委员:通过长江经济带资源要素的流动与合作,可以影响我们的观念,让上海这样对外开放前沿的观念,影响到长江中部、上游。建议可以考虑选择在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东西呼应、上下联动,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实现内陆与沿海联动开发开放及产业梯度转移。
四川省宜宾市市长徐进代表:建议以宜宾为枢纽,建设“长江源头航运中心”,这一思路符合国家全局布局需要,特别是有利于国家实施新兴战略资源开发。金沙江下游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等战略资源和页岩气等清洁能源,过去受交通运力等影响,始终处于“山沟里开发”的状态。打造“长江源头航运中心”,沿金沙江、长江水陆联运,可以解决大宗矿产资源的运输问题,根本激活攀西-六盘水战略资源区发展。
从“区域经济”到“流域经济”
王济光委员:我认为,长江经济带实际上是长江沿岸地区,寻求在经济层面上的一种合作。长江串起了沿线的几十个城市,谋划区域发展新格局,就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大家建立一种合作机制。换句话说,长江经济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流域经济”。
张兆安代表:从整个中国地图上看,东部沿海地区就像是一把“弓”,长江就像一支“箭”,通过长江这条水系,把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整个经济联系起来。尽管现在高速公路、航空运输很发达,但长江黄金水道的意义依然存在。而在黄金水道的基础上,将要形成一个经济实力更加强大、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更加广泛的流域性经济带。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公司总经理朱宁代表:我从企业角度理解,无论深圳和浦东,还是滨海新区,都是以一个行政区划为主。长江上的经济带以前也有,只不过是自然形成、各自区域为政、各自发展的经济带,现在需要多省联合,统一规划。不过,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因文化跨度大、人均GDP差别大,区域合作相对难度大。以黄金水道为例,黄金水道在管理上至今仍有九龙治水的现象。
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宗伟代表: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构想,对地方发展提升宏观经济战略眼光很重要。过去沿海是开放高地,建设长江经济带,利用黄金水道,内地也可以成为开放高地。从我们接触过的投资商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投资商,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市场辐射范围有多大。
“起跳点”一定要高 “老路子”不能复制
江苏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涛代表:建设长江经济带,必须重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从废污水量变化趋势看,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建议出台长江全流域污染防治条例,建立长江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综合管理机构和水环境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大污染物总量排放的控制和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流域水环境联动整治机制;建立共享平台及信息通报制度,做好上下游的联动,推动长江流域联动治理。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童国华代表: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些新技术、新业态,将会影响未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位,是产业升级换代的促进剂,可以有效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相互之间的产业分工和调整,可能催生一些现在还无法去预测、描绘和评价的新产业。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代表:长江经济带有一个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根据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要从中找到自身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业、产能,推动新兴产业,不再重走老路。比如包括生物制液体燃油在内的可再生能源、3D打印、地理信息产业,这都是国家倡导的。只有这样,长江经济带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记者李亚彪、尹平平、周凯、李坤晟、侯大伟、朱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