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淘金以色列国企私有化商机攻略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对以色列直接投资流量为1158万美元,而2011年仅为201万美元;截至2012年末,中国对以色列直接投资存量3846万美元。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局面且有发展壮大之势。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目前,以色列共有100家国有企业,员工6万人,年营业额670亿谢克尔(约合191亿美元),总体处于亏损状态。以色列政府正计划向公众出售以色列电力公司、国家水务公司、以色列铁路公司、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海法、阿什杜德港口公司等19家国有企业部分股份,并已聘用麦肯锡咨询公司制定这项私有化计划的实施策略。
以色列此次私有化计划整体规模大,涵盖行业多,将为谋求“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较多机会。同时,以色列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较好,投资潜力较大,长足发展后劲较足,前景看好。
以色列宏观经济走强
以色列是经济多元化的发达工业国家,经济构架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013年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591亿美元,人均GDP为3.3万美元,生活水平与大多数西欧国家相仿。以色列在通讯、信息、电子、生化、安保和农业等领域技术先进,高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2003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以色列政府实施紧急经济计划,推动经济复苏。2010年,在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下,经济增长较快,增长率为4.6%。2012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增长率有所下降。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以色列经济发展遭遇诸多不利因素干扰,但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本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商品和服务出口额也维持增长态势。
以色列吸收投资的七大优势
(一)以色列是第二硅谷,拥有希伯来大学、海法大学等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和全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也拥有创造“创业奇迹公司”的光辉历史。
(二)以色列设立了众多的工业和高科技园区,是国际软件采购重镇;同时,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加拿大。
(三)劳动力素质高。每万人中就有135名工程师和技师,在发达国家中名列榜首;20%的居民拥有大学学位,12%拥有硕士以上学位,仅次于美国和荷兰;众多的国防尖端技术可较容易的转化为民用产品。
(四)资本和金融市场发育成熟,拥有20亿美元创业基金支持新投资者;货币管制较松,允许资金回流;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较为完善;是世界上唯一同时与美国、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
(五)政府大力支持研发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者给予补贴,提供长达10年的“税收假期”。
(六)以色列地理位置优越,是投资者迈向整个中东地区发展的“跳板”。
(七)以色列领先的科技水平,为合作项目的成功提供了技术便利。
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以色列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6位。
以色列对外来投资的规定
以色列对外商投资采取积极和开放的政策。政府制定了吸引外资的系列政策,促进了以色列的出口贸易,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除少数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外,对外商投资行业基本上无限制。以色列企业也积极寻求与国外投资者合作,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禁止行业:博彩业。
限制行业:国防工业、通信、发电和铁路运输的某些领域。
鼓励行业:高科技产业,尤其是设立研发中心。这是由于以色列在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激励研发政策、培育环境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所决定的。
在以色列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和商业运作。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由相应法律法规加以规范,适用不同的税收办法。
以色列公司:以色列企业最通常的组织形式为公司,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3种,均需遵守《公司条令》的规定。
外国公司:在海外成立的公司可以再以色列设立分支机构或其它业务场所,但必须于设立分支机构1个月内在以色列注册为外国公司。
合伙制企业:合伙制企业需遵循《合伙条令》,并在其成立1个月内到司法部合伙企业注册局注册,但某些农业合伙企业可以免于注册。合伙制企业中合伙人数量一般不超过20人,公司以及国外居民也可获得合伙人身份。
合作社:根据《合作社条令》,合作社应在经济部合作社注册局注册,其成员的责任一般仅限于其所拥有的股份或在合作社章程中规定的额度,所占资本不超过总资本20%,且每个成员拥有一票否决权。
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合作方共同开展某项活动或在特定基础上进行交易。当由多方参与时,在不同情况下合资企业可能采取“利益共享”、“财团”、“成本分摊”等不同运作形式。
以色列鼓励吸收外国投资,对外商投资基本上没有外汇控制。外汇管理机构为以色列央行的外汇管理中心。对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总体上并无限制。外国居民在以色列可以从事房地产和证券投资并将投资所得汇出境外。同时,以色列无必需有以色列人参股外资企业的要求。
中国对以色列投资现状
自1992年1月24日中以正式建交以来,中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较快,合作领域逐步拓宽。1992年10月,两国成立经贸混委会;1997年,双方在经贸混委会内分设农业、电子、通讯和医疗4个分委会。
受以色列市场狭小、消费水平高、生产成本昂贵以及地区安全局势等因素影响,2007年以前,中国企业到以色列寻求投资合作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随着经济发展,以色列地区局势逐渐稳定,中国企业投资以色列终于取得突破: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向以色列Mate-MediaAccess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占股3.6%,成为中企在以投资的“破冰之举”。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关注以色列,开始在以寻求投资机会。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对以色列直接投资流量为1158万美元,而2011年仅为201万美元;截至2012年末,中国对以色列直接投资存量3846万美元。业内人士分析,这种局面且有发展壮大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