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的光荣与梦想

2014-03-04 09:44492

仅仅35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不到200亿美元上升到4万多亿美元,从一个排在全球30名之外的贸易小国成长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正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外贸在新世纪轻松跨上万亿美元台阶,并最终摘取了第一贸易大国桂冠。

 

  为什么中国今天能坐到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位置上?回顾35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一个个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无不与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有直接关系。

  仅仅35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不到200亿美元上升到4万多亿美元,从一个排在全球30名之外的贸易小国成长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改革与开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30年间,受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总体上是隔绝的,对外贸易只能按照政府指令性计划,由十余家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经营。那时,中国论人口是一个大国,经济贸易却是一个小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和矿产品,进出口规模长期停留在几十亿美元和一两百亿美元的水平。那时,外汇是何等稀缺的资源。上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国家要拿出几亿美元进口粮食解决燃眉之急,都要反复掂量,下非常大的决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冲破计划经济束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改革开放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企业家创业精神和人民勤劳致富热情得以释放,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今天,中国坐拥4万多亿美元进出口规模和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代表着中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化水平、出口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代表着中国具有迈向更高水平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令世人所瞩目。中国在各种国际事务中话语权大了,腰杆硬了;中国人现在可以拿人民币自由兑换外币,到世界各地旅游、留学、购物和置产。这是过去几代人做梦都不曾想到过的,而今天已经实现了。

  为什么中国今天能坐到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位置上?回顾35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一个个巨大的历史性跨越,无不与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有直接关系。

  改革开放功不可没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始,大力吸收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尤其是利用港、澳、侨资,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突破了一切都自力更生的藩篱,打破了国营外贸公司对外贸的独家垄断。此后,沿海地区面向出口的轻工、纺织、电子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起来,带动了进出口迅速增长。从1984年到1988年,中国年进出口总额连续跨上500、600、700、800和1000亿美元5个台阶,出口商品实现了由长期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大量农民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国内消费品生产和供给短缺局面开始改变。外汇变得不再那么稀缺,大量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鲜见的工业品开始进口到国内来。可以说,没有沿海地区率先开放,没有外贸垄断经营被打破,中国外贸就不可能从百亿美元迅速跨上千亿美元台阶,不可能实现由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明确目标,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外开放由沿海扩大到内地,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放开,固定汇率机制被破除,国家对出口的财政补贴被取消。进出口企业开始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大量设立,带动国际上机械、电子等产业向国内大规模转移。199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跨过2000亿美元台阶,并由长期外贸逆差转变为此后的持续顺差。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由以轻纺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第二次转变。结构的优化推动中国外贸接着跨过3000、4000亿美元台阶,在2001年进入到5000亿美元俱乐部,世界排名上升至第6位,与几个大的发达国家比肩。正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推动中国从一个贸易小国跃升为世界贸易大国。

  入世让梦想照进现实

  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中国经过16年艰苦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了开放,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和政策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外贸经营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2005年人民币汇率由盯住美元变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外汇管理实现了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入世以后的全面接轨和全面开放,使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体系。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进入内地,中国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大幅增加。中国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同时也成为贸易伙伴们日益倚重的迅速成长的“新兴市场”。中国进出口总额2004年首次跨上1万亿美元台阶,3年以后的2007年,达到2万亿美元,2010年,接近3万亿美元。中国货物贸易世界排名相继超过德国、日本,2009年更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进口大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考验,外贸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经营主体、区域布局和质量效益都不断进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也推动了世界经济贸易稳定增长。正是加入世贸组织和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外贸在新世纪轻松跨上万亿美元台阶,并最终摘取了第一贸易大国桂冠。

  这是历经几代中国人努力,通过改革和开放实现的光荣与梦想。

  拓展突围路径

  今天,中国虽然进出口规模已经雄踞世界货物贸易大国首位,但是在出口商品结构、质量、效益、核心技术、单位出口能耗物耗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贸易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外贸发展方式总体上仍然粗放,是以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中国传统的出口结构和竞争优势正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频发、国内综合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制约、人口红利递减、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许多新的挑战。要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分工和竞争,不仅仅与其他贸易大国比规模,更要比技术、比品牌、比质量和效益、比综合竞争优势。

  怎样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和竞争?怎样提升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路径只有一条,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破体制和政策上仍然存在的“弹簧门”和“玻璃门”,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更有序自由流动,实现国内外资源更有效配置和市场更深度融合,推动国内企业更加放开手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才有可能从中低端环节进入中高端环节,外贸发展才有可能摆脱对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依赖,突破低成本优势渐失的瓶颈,走稳外贸强国之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要努力保持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地位,外贸要与国民经济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由世界贸易大国向一个负责任和有积极影响的世界贸易强国迈进。那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早日实现。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所研究员)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商务部:去年对外贸易好于预期,货物进出口达42.1万亿元

2023-02-12 18:30
27395

商务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2023-01-31 21:33
49161

1至2月江苏对外贸易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2-03-25 15:20
41025

《“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

2021-11-25 14:57
7807

商务部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1-11-25 14:33
1186

阿根廷2020年对外贸易下降14.9%

2021-01-28 11:49
2859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