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撬动传统行业生意 大数据里觅商机
2014-02-22 10:50456
无论在北上广“高大上”的豪华写字楼,还是需要辗转抵达的沿海地级市的制造工厂,CIO们都在谈论“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O2O”。你很难分清他们的行业属性——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制造业、服务业,都不约而同被裹挟在这一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大潮中,捕捉行业先行者的举动,琢磨本企业的机遇和转型途径,有的正在实施一场企业内部的技术变革。
无论在北上广“高大上”的豪华写字楼,还是需要辗转抵达的沿海地级市的制造工厂,CIO们都在谈论“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O2O”。你很难分清他们的行业属性——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制造业、服务业,都不约而同被裹挟在这一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大潮中,捕捉行业先行者的举动,琢磨本企业的机遇和转型途径,有的正在实施一场企业内部的技术变革。华住酒店集团的首席信息官刘欣欣的感受尤为明显——“这是一家具有IT基因的传统公司,因此我每天早上起床上班特别有动力。”在这家酒店集团,IT几乎和卖房一样重要。
传统行业CIO往往应用已成熟的技术,而不是新兴技术。现在这一思维定势正在被打破。中国动向(集团)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刘学锋表示,“我们更看重先发技术带来的优势,只要找到商业的契合点。”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林敏甚至预言,未来20年为企业带来商业机遇的技术中,排在第一的是移动互联网,第二是云计算,第三是大数据。
绝大多数CIO在技术上滔滔不绝数分钟后都会表示,单纯谈论技术没有意义,关键在于如何为业务和商业服务。
移动互联撬动传统行业生意
南航微信公众账号是2013年标杆企业微信应用案例,南航总信息师胡臣杰表示,微信团队部分成员来自于特色值机项目组,该项目组曾开发过自助值机、网上值机、短信值机等项目。他们发现,微信和短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微信在交互性、展现性方面更强大,于2013年1月25日推出国内最早的微信值机。截至2013年12月5日,南航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110万。目前南航通过微信每日办理乘机手续高峰期超过6000人次,大大减轻了人工柜台的压力;每日处理消息数8万次,大大降低了短信通信费用和客户中心的压力。南航对微信的应用,使其获得了服务、营销的先发优势,顺利完成了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和营销模式跃迁。
另一家传统公司华住则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移动应用撬动消费经济。2012年底,华住创始人季琦向首席信息官刘欣欣抛出了一系列“异想天开”的设想——“客人到店,是否可以什么手续都不要,就完成check in?”
为实现自助check in的设想,刘欣欣有段时间对星巴克的打印机、航空公司的自助值机柜台、餐厅的叫号机痴迷不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企业提出的业务需求极具消费者个性,时效性强,IT部门很难再像过去那样购买套装软件、经历冗长的二次开发再推出产品,而是更多依赖企业IT部门自己的研发能力,快速创新。”她说。
截至2013年12月,汉庭共有1300多家门店推出了自助入住——一台添加身份证识别的类似Pad的设备承载了这项服务。消费者到店后,可以通过这台设备完成自助选房、支付等服务。传统客人通过前台办理入住平均需要3分钟时间,而采用自助方式可以缩短到30秒。这意味着,酒店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刷卡交易费用;一方面可以节省酒店前台的人力资源。对于千家门店而言,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一系列的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改变了华住的服务模式。
这样的改造已经蔓延到华住内部的运营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体系和平台改造,逐渐转变为一家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酒店品牌。在刘欣欣和众多管理层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华住作为传统酒店业的面目逐渐模糊,而更像一家科技公司,一家致力于将客户服务和体验做到极致的科技公司。用季琦的话说,IT不仅仅是华住的支撑,IT就是华住的业务。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深刻改变了IT在公司的价值、CIO自身价值以及IT资源的消费模式、服务模式和自身商业模式。
云计算提供新服务
云计算在各个行业持续深入应用,改变了企业IT资源的供给模式和服务方式。在众多公司中,支付宝是少有叠加了互联网和金融双重身份的公司,支付宝的首席架构师程立表示,支付宝很早就采用云计算应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优化,演绎了一场云计算带来的应用变革。
在2013年的“双十一”大促中,支付宝首次让余额宝这样的新产品扛鼎。之后数据表明,在余额宝、快捷支付、银行卡三种支付方式中,余额宝以99.99%的成功率排名第一,这主要得益于支付宝平台的云计算架构。支付宝与天弘基金进行可行性评估发现,余额宝平台所承受的压力在“双十一”期间骤增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如果采用当时底层的IOE(IBM+Oracle+EMC)架构,投入需要额外增加数千万元。
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基金上云”方案——使用阿里云多项云计算服务,将余额宝部署到弹性云计算平台上,平稳度过这次大促。支付宝很早就采用云计算完善内部技术架构,从一代的轻量级JavaEE应用架构到二代的SOA架构、到三代的云支付架构,三代平台的整体架构不断重构,不断适应越来越宏大的业务格局与越来越海量的业务规模,这也是支付宝构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技术能力。云计算带来的低成本、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以以较低成本支持用户在余额宝上的频繁认购和赎回模式,大大降低传统基金公司的交易壁垒,由此制造了一个爆发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造就支付宝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优势。
在程立看来,新技术创新不能单纯依赖技术管理者个人的洞察力,还必须依赖创新文化、团队自信和想象力、人才培养机制、团队合作等多种因素,比如某些关键技术往往来自于一线工程师的灵感突现:核心数据库的秒级故障切换技术起源于一次团队外出大巴上两位技术人员的闲聊,回来后这个想法被迅速论证和实施;海量秒级监控平台则是一位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工程师鼓捣出来的,这些都是高可用支付平台的关键支撑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支付宝很好地将企业对新技术的捕捉和跟踪转化为自身持续创新文化和内生机制。
北京如风达快递有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张建军同样坚定推动云服务,试图改变物流行业的运营模式。这家物流公司的信息系统平台在2013年5月正式对合作商户免费开放,合作商户可将系统与企业ERP对接,相应的各区域配送商也可以使用系统,这极大提升了如风达的订单处理效率,吸引了更多电商客户以及银行等高端客户。如风达利用云计算物流服务系统打造了一个生态圈,优化了如风达的商业模式。与汉庭的变化相同,如风达也由一家提供物流服务的快递公司转变为提供IT服务的科技公司。
2013年是如风达从凡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公司转向社会化物流公司的关键一年。从自建物流转向服务社会客户后,如风达发现很多客户没有自己的系统,每天递交如风达大量手工报表,令他们叫苦不迭。张建军和技术团队遂产生了“以云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免费物流系统”的想法,这也符合电商圈开放营造生态圈的潮流。
如风达找到了发力点。张建军表示,开发之初,很多客户会提出很多需求,系统需要针对不同需求相应开发,比如招商银行希望如风达将自己的业务独立放在一个模块里,以免受到其他模块影响。“像银行这样的高端客户要求的不仅仅是快递员接触客户时的态度,更多看重配送系统和流程做得怎么样,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服务。”如风达也因此具有鲜明定位——未来快递拼的是服务与客户体验,高端可能有顺丰,低价有三通一达,那么如风达就走差异化竞争,坚持做好服务。
企业CIO如何热捧云计算都不过分,关于云计算的技术能力一旦打造完成,其后续服务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的强大支撑能力,会形成一种相对壁垒的综合技术能力。这类企业面对的往往是海量用户、有实时处理业务的强烈需求,也有相对庞大的技术团队,可以完成云服务能力的打造。
大数据里觅商机
大数据概念改变了IT界,也改变了企业级数据的使用方式。这项技术被众多企业CIO热捧,并试图应用在解决过去沉积已久、无力解决的问题上,比如激活沉睡的客户信息、将业务数据转化为企业的数据资产、改善产品、设计、生产等多个环节的运作方式、让企业充分利用数据成为智能化运作的公司等等。
宝洁信息与决策解决方案部商业智能主管Leonard Robinson认为,企业拥抱大数据的关键在于行动。2013年,宝洁的商业智能团队在营销策略的调整上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宝洁天猫旗舰店的购物行为趋于高端,遂率先在网络渠道推出高端护肤产品“东方季道”,打破了宝洁过去在所有渠道统一铺货的方式;它们还基于数据分析对产品线进行全面调整,引导公司从关注销量转变为关注利润。
在Leonard Robinson看来,宝洁并非将大数据视为一种技术工具,而是“Data based decision making”(基于数据的决策)文化——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数据的运行机制。为了保持这种数据解读的创新力,宝洁在全球聚集了一批顶级专家,为全球商业团队提供解决方案,而商业智能团队的成员需要在不同的部门和领域进行轮岗学习。
与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不同,传统公司对于数据的信仰往往来自后天实践。如风达的管理层最初对数据分析没有太多感觉,直到一个数据分析模式准确预测出2012年如风达的订单暴涨。现在如风达的一切运营完全基于数据——针对超时区域的共性问题建立了一套解决方案,帮助快递员优化排列配送顺序以及配送线路;如果你购买了容易被投诉的产品,系统会提前预警,配送员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会更加客气。
这种对数据的重视逐渐改变着如风达的运营机制,如风达每个部门设专人负责本部门每周的数据分析,对需要改善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这些问题汇总到总经理助理处,由后者监督最终的解决办法。大数据在这家物流公司的影响如此深远,在这里没有人会认为IT或者数据是CIO及IT部门的事情,甚至公司CEO就是大数据的总负责人——他关心数据,以数据管理人和业务;而每个人日常的工作内容、绩效考评也与数据紧密相连。CIO不再是技术和数据的权威领导者,IT已经融入企业的血液里。这是绝大多数企业CIO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新技术的魔力,没有人能抵抗它的诱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