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同业和理财业务纳入流动性监管 为促进银行业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在下月起正式实施。李文泓表示,商业银行完成《办法》规定的流动性指标并没有太大压力,但重新调整数据、调整系统会增加银行成本。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刘诗平、苏雪燕)去年六月银行“钱荒”的发生令人记忆犹新,近期互联网金融使银行“存款搬家”再让市场震动,影响银行业流动性的因素日益复杂,该如何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
银监会19日对外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于下月起施行,《办法》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又意味着什么?
流动性风险管理亟待加强
近日,央行时隔8个月后重启正回购,市场预计目前相对宽松的流动性局面将被逐步缩紧。与此同时,包括广受关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在内,影响流动性的因素日益复杂多样,银行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所谓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专家认为,目前,流动性风险的隐蔽性和传染性显著增强。去年6月份“钱荒”发生后,市场机构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大幅上升。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则给流动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快速扩张,负债的稳定性下降。同时,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短期化现象明显。同业和理财业务的期限错配,给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分析,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余额宝、理财通等新型理财产品增多,存款理财化趋势明显,银行传统负债业务面临较大挑战。
“一些银行通过表外业务、同业存款来弥补存款流失,这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放大、流动性风险加大,流动性风险将是未来银行面临的较大风险。”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文泓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资金来源的变化,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资产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
同业和理财业务纳入流动性监管
为促进银行业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在下月起正式实施。
《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对包括同业和理财在内的各业务条线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于2018年底前达到100%。
“制定《办法》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促进商业银行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合理匹配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商业银行和整个银行体系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李文泓说。
李文泓表示,商业银行完成《办法》规定的流动性指标并没有太大压力,但重新调整数据、调整系统会增加银行成本。
“四管齐下”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
专家普遍认为,去年6月的银行“钱荒”今年将不会再出现。不过,银行传统负债业务压力犹存。
周景彤预计,今明两年预计我国流动性不会十分宽裕,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美国不断缩减购债规模,美、欧、日经济复苏,国际资本流动逆转,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我国外汇占款及与此相关的传统货币补充渠道可能会发生变化。此外,金融“脱媒”,存款理财化、贷款信托化,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银行传统负债业务压力依然存在。
郭田勇建议,未来银行应创新产品稳定存款,同时提高信贷质量,因为流动性和信用风险是相互交织的风险。此外,“监管层应逐步考虑修改《商业银行法》放宽存贷比考核限制”。
对此,银监会称,将积极推动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不断完善存贷比监管考核办法。
专家认为,新形势下,应“四管齐下”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一是认识货币总量控制的长期性,及早调整流动性风险偏好;二是树立“量入为出”的资产业务理念,加强主动负债管理;三是加强同业、理财和投资业务管理,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四是认真执行《办法》,密切关注货币市场动向,做好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