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显示,截至2013年底,券商营业部数量为5338家,相比2012年末增长了98家。“裁员降薪是手段,不是目的,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传统经纪业务长期下滑的趋势,券商应该积极应对,加快转型。
佣金走低
券商降薪裁员
佣金万二时代来临
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券商纷纷求变突围。2月17日,国金证券“2时代”的活动宣传海报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大量转发,该海报活动介绍宣传语中的“股票买卖佣金是您主要关注的问题,因为少付一些佣金就意味着您可能多得一份收益”,引发了外界对其开户佣金将降为万二的众多猜想。据悉,平安证券、齐鲁证券、海通证券也在考虑实施超低佣金战略。
事实上,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券商的佣金大战早已打响。去年11月,华泰证券率先推出“足不出户、万三开户”的口号,将此前万分之八的佣金降至万分之三。近日,业内疯传德邦证券将于2月底推出网上、手机开户“0佣金”计划,随后德邦证券公告表示,公司拟在近期推广网上开户、手机开户等相关业务,目前正在研究根据服务种类的不同收取佣金的新政策,并非“0佣金”与“万分之二”。据了解,目前德邦证券佣金标准是账户资金(含现金和股票市值)在10万元以上,佣金费率为万三点五。
国金证券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该活动是与腾讯合作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测试版,顾客可以体验新产品。万分之二是市场的猜想与解读,目前国金也不方便对网络上的猜想进行任何公开的评价与回应。“有没有惊喜,届时便可知道。”该人士表示。
但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券商上缴的证券交易规费费率是万分之二左右,万分之二的费率若减去应上缴的证券交易规费后,券商实际拿到手的佣金约为零,因而被视为零佣金,对于看重低佣金所带来的利润,以及闲置保证金增值的投资者来说,无疑具有巨大吸引力。
德邦证券董事长姚文平表示,互联网金融看似具有威胁地“搅局”,但实质上加速了券业的转型脚步,使行业朝更加多元化方向发展。姚文平透露,目前经纪业务收入排名前三十名的券商中逾八成已和淘宝、百度以及京东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接触、沟通、谋求合作。
券商转型降薪裁员
今年以来,业内关于券商降薪裁员的消息层出不穷,先是传出中国银河、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降薪裁员的消息。中国银河证券更被传闻裁员涉及4500人,幅度高达50%。2月伊始,又爆出国信证券、安信证券和招商证券传出降薪裁员的消息,国信证券广州分公司经纪业务部离职率高达65%。
据了解,本轮券商降薪裁员主要集中在经纪业务方向,从总部至基层营业部均有降薪裁员现象发生,“每天巨大的压力不堪重负,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经常失眠,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完成任务,开户量、理财产品销售。去年下半年,就传闻要裁员,所以很多没完成年终任务的同事就选择了离职。”南京某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透露,近两年来随着股市行情低迷,非现场开户放开,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很多考核任务根本无法实现。
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证券行业115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同比增长22.99%。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759.21亿元,同比增长50.62%。虽然经纪业务在为券商的发展做了极大贡献,但实际上自2012年券业各项创新业务都开始松绑后,经纪业务对券商业绩贡献力度也越来越弱。然而,随着非现场开户放开,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强劲,微信、交易客户端等平台不断推出,客户非交易习惯已经养成。据统计,目前证券网上交易占比已超过90%,券商营业部收入贡献在不断减弱,很多证券营业部已经不堪重负,营业部物理网点对于证券公司开展经纪业务越来越没有必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2018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显示,截至2013年底,券商营业部数量为5338家,相比2012年末增长了98家。按照2013年行业经纪业务收入计算,平均每家营业部收入为1422万元,相比2012年增长率47.85%。虽然增幅巨大,但是依然无法与2007年度高峰时期(平均每家营业部收入4379万元)相比,整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各家券商新设大量C类营业部将在2014年投入使用,新增C类营业部的成本极低,因此边际佣金率会很低;此外,网上开户的普及和互联网机构与券商的合作将导致行业的佣金率大幅下滑。预计2014年行业全年整体佣金率下滑15%,佣金率下滑导致行业收入减少100亿元,占2012年收入的7%。
“裁员降薪是手段,不是目的,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传统经纪业务长期下滑的趋势,券商应该积极应对,加快转型。”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前我国证券行业正处于从传统通道业务向全面中介和投资业务转型时期,券商一方面通过佣金降低,通过降低交易佣金来吸引客户,鼓励投资者多做交易。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创新业务拓展能力,交易通道向财富管理的转型。
记者 司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