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离岸中心 下一站到台湾吗
自从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上路,就激发了台湾争做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决心,岛内外业界也看好台湾的优势。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在台湾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并且和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两岸可以共享人民币跨境业务带来的红利。
自从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上路,就激发了台湾争做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决心,岛内外业界也看好台湾的优势。与此同时,大陆方面也表示支持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不过,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台湾要想追敢香港,超越其他竞争对手,崛起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还需要在金融政策、投资环境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两岸货币清算合作机制启动后,台湾首批46家金融机构于去年2月6日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一年来,台湾外汇指定银行及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人民币存款迅速增加,达到近2000亿元人民币。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汇聚,激发了台湾争做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决心。
随着祖国大陆经济崛起,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扶摇直上,加上“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成功的光环,包括新加坡、伦敦、巴黎等城市争做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竞争者众多,台湾如何脱颖而出?过去台湾曾因政策限制而错失了亚太金融中心的机会,现在台湾能否牢牢把握两岸金融合作、上海自贸区优惠政策等宝贵的机遇?
放宽人民币结算管制
2月6日是台湾开放人民币业务一周年,多项数据显示,2013年是台湾人民币业务的丰收年。截至去年底,台湾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突破1800亿元,这显示出台湾地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潜力巨大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岛内银行抢推人民币优利定存业务下,台湾地区人民币资金快速累积。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台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续创新高,达到1826亿元,与上月相比增加274.77亿元,为连续3个月增加超过200亿元。渣打银行日前公布报告称,台湾人民币存款已在去年追平新加坡,预计今年底有望升至2500亿元。
同时,去年12月,台湾人民币汇款总额突破千亿大关,达1004.54亿元,几乎较上月的592.17亿元倍增。
过去20年来,许多台商将生产基地移往大陆,促进了两地经贸往来。金融业是特许行业,却受限于两岸金融往来限制,台资金融机构无法进入大陆。直至2009年11月16日,两岸签署《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两岸金融合作才打开大门。
2012年8月31日两岸正式签署《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之后,台湾“央行”宣布由“台湾银行上海分行”担任新台币清算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授权“中国银行台北分行”担任台湾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13年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订《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人民币清算正式上路,成为两岸货币管理机构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两岸货币清算的业务正式展开后,岛内外汇指定银行可以办理人民币业务,包括存款、放款、汇款、贸易结算以及理财,甚至能承作人民币衍生性商品业务,其数量和规模远大于境外金融中心,因此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业务量大增。
但毕竟开放时间较短,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仍存在严格的金融市场管制,尤其是台湾对于人民币结算的管制。
“如果台湾不能够加快开放(人民币业务),会错失很大机会。”台资华一银行行长谢泓源说。同时,他指出,台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虽已超过1800亿元,但却有消化不良的困难,可以看到近期中资银行发行的宝岛债收益率并不高,但却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可以反映出市场上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很少。
“台湾金融市场应该对大陆做进一步的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告诉记者,“目前大陆的金融机构在台湾受到的限制较多,例如保险(放心保)业、证券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随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支付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结算的比率越来越高,不仅使商家和民众在兑换外汇时的风险会越来越低,而且还能促使海峡两岸人民币经济圈的发展思路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双方已经签署了自贸协定,随着这种实体经济的来往加强,就需要有相应的支付结算便利的配合。现在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所以从台湾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放宽,比较多的接受支付使用人民币,对于台湾来说,可以避免采用第三方货币带来的汇率波动的不利。如果不采用人民币结算,就必然要采用第三方货币,这就会带来两个问题:其一,汇率是波动的,就会造成汇率风险,使得本来有利润的交易因为汇率的变动导致损失;其二,利用第三方货币要通过转换兑换,致使交易成本增加。而直接采用人民币,可以大大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降低成本。所以,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上海自贸区成新契机
上海自贸区挂牌已经4个多月,不仅为台商提供了更有利的经营环境,也为台湾金融机构提供了新契机,如果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不仅将拓宽离岸人民币回流路径,还能为大陆的台湾企业提供资金助力
自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却不见台湾金融机构的“身影”。
台当局“金管会”1月14日宣布,同意台湾第一金控旗下第一银行申请赴大陆地区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支行,这也是继国泰世华商业银行之后,第二家获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台湾银行。此外,台湾银行与合作金库也积极筹备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支行。台湾金融机构设立自贸区分支机构,需先后向台湾金融监管部门和大陆银监部门申请,获准后实施。
据悉,国泰世华商业银行上海分行自贸区支行可从事的业务范围与上海分行相同,不过自贸区支行的业务重点在跨境投资、跨境贸易业务、开放投资融资汇兑等方面。主要是自贸区支行可以办理跨境贸易融资,满足客户收付结算需求,提供人民币与外币资金自由汇兑,协助客户建立人民币资金管理账户,通过该支行与总行间进行资金拆借的方式,将可增加人民币资金回流的渠道。
上海自贸区有望成为两岸经济互动新引擎,进而推动两岸金融机构合作互利共赢。谢泓源建议,台资银行应该复制香港的成功经验到上海自贸区内,台湾企业、金融机构一定要抢先去自贸区开展业务,占得先机。
奚君羊表示:“自贸区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做法是先放开,也就是说,对境外是完全放开的,而且自贸区发展的一个重点是服务业,因为自贸区的区域比较小,不适合加工制造行业,所以目前是要大规模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而服务贸易中重要的一块就是金融。从台湾的金融机构来看,由于在大陆开展金融服务还受到法律上的一些限制,如果通过自贸区来开展,就能避开一些法律的限制。这在促进台湾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两岸金融的互动往来等方面,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去年12月初,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简称“央行30条”),宣布将在上海自贸区推动四大改革,包括投融资汇兑便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及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引发不少台商“无限遐想”,有意至上海自贸区注册登记公司,并回台借人民币,既能解决当前在大陆碰到的“钱荒”问题,同时也是消化岛内过多的人民币的一种渠道,促进人民币双向往来。如此,台湾将向人民币离岸中心又迈进一步。
另据记者了解,首批配套“央行30条”的相关细则很快就将落地。其中,最有可能在近期率先出台的是跨境人民币使用相关的细则—这也是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最受外界关注的内容。消息人士称,根据细则,银行等区内金融机构从境外借入的人民币用途有明确的限定,只能用于向区内机构提供融资,以及支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现在台湾非常希望和大陆合作加入自贸区的理由有三点:第一:全世界共同看好中国经济;第二,台湾和大陆密切往来的人脉关系;第三,台湾本身蛋糕越来越小,需要新的增长点。”
下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
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过程中,香港已经遥遥领先。在台湾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过程中,台湾可以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优势互补,把离岸人民币业务这个“饼”进一步做大。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得好,台湾才会更具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两岸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规模增长迅速,201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高达2590亿元人民币,台湾已成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
台湾人民币离岸业务加快发展,促进两岸金融业进一步融合。台湾“金管会”主委曾铭宗于2月11日表示,今年新增宝岛债发行量至少100亿元人民币。他说,宝岛债规模扩大后,将建立宝岛债的“次级市场”,让一般投资人也能投资宝岛债。此前,他曾表示,今年将调高大陆企业在台湾发行宝岛债的额度上限(目前为100亿元),除了大陆银行,台湾银行的大陆分公司也将被允许发行宝岛债,以健全市场结构。为打造台湾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未来还将会陆续推出包括人民币保单及期货等创新人民币产品。
“香港的改变给台湾的影响是巨大的,搭乘人民币顺风车的想法,使台湾欲努力成为下一个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王建明表示。
香港从2004年2月底起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至今整整十年,作为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其成绩有目共睹。香港人民币资金池由当年的区区百亿,猛增至去年底突破万亿元;于2009年开展的人币跨境贸易结算,由零开始到去年共录得3.841亿元规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人民币离岸业务在新加坡、中国台湾、伦敦等地加速发展。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台湾争做人民币离岸中心,不会比香港差。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在台湾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并且和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两岸可以共享人民币跨境业务带来的红利。
2013年2月5日,台湾有关主管部门与台湾银行、中国银行代表共同宣布,人民币清算机制正式启动,人民币在台湾从此进入“可存可领”的新时代。在此机制下,2013年2月6日,46家台湾岛内外汇指定银行(DBU)及境外金融机构同步开办人民币业务,推出人民币存款、汇款、放款等多项基本业务。
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海关总署1月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逾1972.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6.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406.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自台湾进口1566.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密切的贸易伙伴关系为台湾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增添了筹码。
以香港为例,其在成为全球首个境外人民币离岸中心后,不仅活跃了其金融市场的气氛,还巩固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奚君羊表示:“台湾本地经济活动的规模要超过香港,所以台湾如果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从本地的容量、吸收的能力来看,较之香港而言更具优势。香港主要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它吸引全球各地的市场参与,但它本地规模比较小,人数也比较少。其次,从大陆对台湾的一些政策方面来考虑,会逐步加强和台湾的经济来往和联系,因为这种关系越紧密越有利于两岸经济方面的合作,最终能逐步走向政治上的合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大陆政策上的支持,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空间非常大。”
对于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具备的优势,孙立坚指出:“台湾的金融机构已经适应在国际舞台上残酷竞争的环境,而且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拿不到新的饭碗,可能就会面临着饿死的境地。加上台湾的金融机构不害怕竞争,不论是跟香港竞争,还是跟新加坡竞争。其次,他们可以利用金融服务所需要的人脉关系,因为人脉关系背后就有非常真实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对他们控制风险、开拓业务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对于台资银行而言,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不怕找不到客户,因为大陆本身就有很多台资企业开展商业活动,台资银行马上就有服务的对象。而且相对于台资企业和中资银行合作,台资企业和台资银行之间的信赖度和信息了解程度会更好。”
台湾银行董事长刘灯城此前认为,有了香港的经验作为基础,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不一定按照香港模式,可以“走一点近路”。
在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上,台湾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台湾金融业界人士指出,根据香港以往的经验,内地开放人民币业务后不到3年时间,香港就有10%的存款转为人民币。而对台湾而言,不管是贸易、旅游或投资,均对人民币有很大的需求,尤其两岸经贸活动及人民往来关系密切,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去年已经逼近2000亿美元,这将成为台湾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基石之一。
刘灯城表示,台湾银行业者也希望全面开放财富管理业务,在风险可控管下,全面启动外汇指定银行(DBU)开放人民币理财业务,包括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保险及各项金融商品,吸引台湾民众将财富留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