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正日益密切
在中日关系恶化的形势下,安倍自当选日本首相以后,一直把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视为外交上的重中之重。东亚合作和交往向纵向发展的趋势,是和东北亚地区本身局势紧张,以及中日间的横向竞争关系密不可分的。
中新网2月14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刊载《东亚地区的横向竞争与纵向合作》一文,文章指,在当前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下,中日韩三国竞相采取“南下”战略,纷纷加强与近邻东南亚各国的经贸与外交关系,东亚合作出现“横向冷、纵向热”的新局面,这种地缘格局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里,左右东亚政治经济形势。
文章摘编如下:
东北亚的国际关系局势,因中日对抗的加剧而变得扑朔迷离。在这样的形势下,这三个东北亚大国竞相采取“南下”战略,纷纷加强与近邻东南亚各国的经贸与外交关系,东亚合作出现“横向冷、纵向热”的新局面,东亚南北向交流与联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中日关系恶化的形势下,安倍自当选日本首相以后,一直把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视为外交上的重中之重。2013年1月,安倍把上台以后的第一站外事访问定在了东南亚,在这次纪念日本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40周年的访问中,安倍提出了日本对东盟外交的“五原则”,这五项原则包括欢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公海航行自由、增进贸易与投资、保护亚洲文化多样性和增加民间互信等。
有观察家分析,其中多项都有针对中国的意味,也有人认为安倍五原则是1977年日本对东南亚“福田主义”政策的更新,旨在加强一度发展缓慢的日本与东南亚关系。上世纪80、90年代,在“福田主义”的指导下,日本与东南亚经济和人员往来曾经发展迅速,但日本经济的停滞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得双边关系在新世纪头十年没有太大进展。反观这段时间里的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在“10+1”对话与合作的框架下,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2010年正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更促使日本反思对东南亚的政策,安倍五原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过去一年里,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经贸关系,确实如安倍期望的那样,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仅2013年上半年,日本企业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就同比增长55%,达到历史最高的102亿美元,日本和东盟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为了庆祝双边友好合作40周年,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围绕这一主题举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对话、文化交流、旅游和青年活动等。
朴槿惠在2012年底当选韩国总统之后,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了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新外交思路,这被韩国一些政策界人士,视为韩国对东南亚的再平衡策略。按照惯例,新上台的韩国总统会视双边关系的重要性,首先访问美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但在朴槿惠的任期元年,除了访问美国、中国之外,她改变惯例,转而访问东南亚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凸显了新政府对东南亚地区的重视程度。
目前,韩国正在积极筹备将于今年在首尔举行的“韩国-东盟特别峰会”,朴槿惠有意将这次特别峰会,打造成提升双边关系的战略性平台。东盟现在不仅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双方更决心在2020年之前把双边贸易额,由目前的13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0亿美元。在2000年的时候,韩国-东盟贸易额还不到400亿美元,经贸往来的飞速发展,是朴槿惠政府启动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经济原因。韩国原先在战略上最为重视同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的关系,近年来东南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和其他一些地区的经济放缓,使得韩国启动再平衡战略,意即重新关注原本没有获得足够重视的东南亚。
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势头不减
中国此前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了自贸区建设的进程。此后,双边经贸发展进入快车道。
过去几年的实践表明,中国与东南亚经贸上的互补性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在自贸区制度保障下得到了加强。在发达国家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和东南亚彼此成为对方外需的重要支撑。2013年,中国对欧盟、美国的贸易只增加2%和7.5%,但同东盟的贸易额却增长11%。东南亚城市国家新加坡,在过去一年里对中国投资增长12%,成为最大的对华投资国。考虑到新加坡的经济规模中等,能够超越日本、美国等传统对华投资大国,说明东南亚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正日益密切。
东亚合作和交往向纵向发展的趋势,是和东北亚地区本身局势紧张,以及中日间的横向竞争关系密不可分的。由于东北亚区域合作受到历史问题、东海领土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因素的阻碍而不能健康发展,中、日、韩必然在横向受挤压的情况下,转而发展纵向关系,通过加强南北向的合作增加各自在东亚区域的话语权和经济实力,从而取得在东北亚的优势地位。这种“横向竞争与纵向合作”的地缘格局,可能会在相当长时间里,左右东亚政治经济形势。(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