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好“安倍经济学”的几点原因
回顾2013年的世界经济,“安倍经济学”可谓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让日本政府和民众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希望,也影响着世人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判断。但从日本政治和经济形势来看,“安倍经济学”未来堪忧。
回顾2013年的世界经济,“安倍经济学”可谓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让日本政府和民众看到了经济复苏的希望,也影响着世人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判断。2014年也将是“安倍经济学”的关键一年,是杀身成仁还是昙花一现将在今年见分晓。但从日本政治和经济形势来看,“安倍经济学”未来堪忧。
日本历史最为著名的改革就是明治维新,其奠定了日本崛起的基础,也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之一。此次,众多学者将“安倍经济学”也看成日本20多年来的内政、外交、经济方向的一个重大转折,这有点言过其实了。“安倍经济学”包含以下三方面主要内容:1.“积极的货币政策”;2.“灵活的财政政策”;3.“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结构改革”。用安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私人投资,从而让生产率进一步支撑日本的长期持续复苏”。从“安倍经济学”的实施的情况来看,其核心—“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结构改革”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也是最语焉不详的,这也是最令人失望的和最具争议的。因为“安倍经济学”的前两项是应对经济下滑的“常规动作”,改革才是未来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而这也恰恰是目前“安倍经济学”的软肋之所在。
日本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市场体制和行政体制已十分完备,任何的改革都会比较艰难。再加上,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有限,其国内市场并不大,外贸是其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和欧洲等国经济复苏乏力,且为了减少失业率而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这就让日本外贸蒙上了阴影。虽然日本在“积极的货币政策”影响下,日元贬值刺激了日本出口大幅增加,但日元贬值的副作用—进口价格上涨却让日本外贸并未出现顺差,贸易逆差成为“安倍经济学”的最大挑战。“强势日圆”时代的结束将有力地提升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其并未给日本经济注入实质性的利好。
“积极的货币政策”与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像,其目的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当时的说法是两年左右)实现2%的预定通胀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央行表示自己愿意采取一切非常规举措。例如,它承诺将会“不设限”地购买债券资产,并在未来两年内,将日本的基础货币规模增加一倍,至270万亿日圆。然而,日本和美国的两国国情并不一样,美元能够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实现对外贬值对内保值,但日元难以实现,其将会让日元出现对外贬值对内也贬值,出现日本物价即将上涨的预期,不利于日本消费增长。日本央行分别于去年春季和夏季所作的两次调查均显示,超过80%的日本家庭均预期未来1年到5年里物价将上涨,仅有不足5%的家庭预计未来日本物价会下跌。同时,将于今年4月正式推出的消费税提高计划还有可能进一步打击消费,从而将好不容易出现的经济复苏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再看“灵活的财政政策”,这与中国当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有些相像,但更为大胆。从规模达到创纪录的92.6万亿日元的2013/14财年的预算草案来看,安倍政府显然希望通过对遭受2011年地震和海啸破坏的东北灾区的重建以及其他公共项目支出(最显著的防务支持的急剧增加),来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日本作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其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虽然在2011年受地震和海啸破坏严重,但其重建也难以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而日本其他公共项目支出(最显著的房屋支持的急剧增加)可以看做是穷兵黩武,这难以拉动日本经济增长,且还会成为日本财政的负担。
从目前日本政治和经济形式来看,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在短期内造成日本经济增长的现象,但这些数据增长的背后难以掩盖其结构增长乏力的真相。(雷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