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经济触底回升 2014年有望实现温和复苏
当欧债危机进入第五个年头,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欧元区经济已经触底回升,且央行政策工具箱相对充足,欧洲央行不可能如美联储此前那样,贸然进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
当欧债危机进入第五个年头,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欧洲。得益于需求的稳步增长,各国企业信心和议价能力持续提升,提供就业意愿更足,从而对消费、出口拉动较大。多项重点指标均显示经济触底回升格局基本形成。此外,核心国与边缘国的差距也在缩小。继爱尔兰宣布退出援助计划之后,希腊、葡萄牙政府也在考虑于今年做出相同选择,债务危机警报解除在望。基本面好转带动投资者信心的回升。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资本开始大量涌入欧洲,国债市场起死回生,泛欧股指创下2009年以来最佳业绩……
对于种种向好迹象,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1月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国债市场的好转,狭义的债务危机已经远去,欧元区经济正逐步摆脱衰退。但从广义而言,由于包括财政紧缩政策的拖累,失业率居高不下,总债务规模持续上升以及2014年即将来临的政治风险等下行风险仍在,经济很难摆脱重重束缚轻装上阵,因此,复苏进程将十分缓慢,最乐观的莫过于温和复苏。
内外因素双双发力欧元区经济企稳回升
2013年,是欧元区渡过危机以来最平稳的一年。特别是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正增长,显现出筑底回升的迹象。其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政府购买也实现两年以来首次同比正增长。尽管三季度受到政策层面的干扰增速有所回落,但近期数据,特别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先行指标的良好表现,基本打消了外界疑虑。2013年12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2.7,为2011年5月以来最高。
如果说制造业强势上行给欧元区2014年营造了一个良好开局,那么支撑经济触底回升的因素则远不只于此。分析人士指出,从外部因素来看,外贸依旧是经济支柱。贸易余额数据显示,欧元区2013年10月贸易顺差为144.76亿欧元,自2013年7月以来维持稳步增长。加之四季度为传统消费旺季,感恩节和圣诞节接踵而至,又有助于欧元区外围需求的进一步回升。从主要贸易对象看,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特别是伴随着最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强势回归,欧元区经济受益颇多。
与此同时,欧元区内部经济恶性循环也在逐渐打破。长期以来,欧元区经济持续处于“就业市场恶化—需求疲软—工业产出下滑—企业扩张意愿不强—就业市场恶化”的恶性循环中。目前,尽管劳动力市场改善严重滞后,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已经呈现起色。在闻讯2013年12月制造业PMI再创佳绩后,国际金融信息服务商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威廉姆森感叹道,制造业的强势上行为欧元区复苏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价格微弱上涨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表明厂商的议价能力增强了。来自生产商的消息表明,订单、出口和就业岗位都在增长,这给2014年开了一个好头。
各国调整参差不齐德法形成合力是关键
在整体状况好转的同时,欧债危机高危的成员国亦不乏改善的迹象,内部分化正在缩小。爱尔兰成为首个宣布退出援助计划的国家,领跑所有边缘国;意大利经济停止收缩,国内政治环境持续改善;西班牙虽然尚不具备稳固的复苏基础,但2013年三季度已经恢复了GDP环比正增长。相比之下,葡萄牙与希腊的状况虽不及其他三个“欧猪国家”,但鉴于其对欧元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有限,并不至于重蹈债务危机覆辙。
不过记者发现,在边缘国好转之时,德法间的差距却在拉大,这是欧债危机缓解以来出现的新状况。2013年,德国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谷后,一路扶摇直上,底部回升之势十分明显。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德国2013年经济增长依旧遥遥领先于其他成员国。遗憾的是,另一个核心国———法国的表现远不及德国抢眼,甚至一度处于衰退边缘。该国2013年12月制造业PMI不仅持续位于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下,更是跌至7个月以来最低。
“德法差距拉大并不令人意外。”丁纯表示。自2012年5月奥朗德就任法国总统一年以来,其政府在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收效甚微。当前,法国经济结构僵化,高福利制度从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严重拖累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失误致使奥朗德政府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支持率降至历史新低。“当然,德国也有自身的问题,短期来看,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具持久性;长期而言,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难题。因此,如何调整核心国间这种失衡的状态,并合理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重塑德法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对于欧元区来说至关重要。”他说。
狭义危机告一段落政策层面难有大动作
丁纯认为,尽管制约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深层问题很难根除,但从狭义层面,即各国债市表现来看,欧债危机已经远去。目前,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4%,该水平甚至低于2007年时的水平,而在危机最深重时,收益率一度高达13.5%。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维持在4.1%,也较危机时的7.2%和7.5%大幅回落。至于葡萄牙,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高峰时期的15.8%大幅下降至6.0%,低于市场公认的7.0%的警戒线。至于欧元区积贫积弱的希腊,虽然由于债务重组的缘故,其重返私人债市进行融资可谓遥遥无期,但二手市场上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危机高峰时期的30.6%回落至8.4%。相应地,各国信贷违约掉期(CDS)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均显示危机警报正在解除。
“因此,在债务危机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将体现较好的延续性,不会出现较大改动。”丁纯表示。具体而言,财政紧缩将继续成为首要任务。各国政府将继续通过结构性改革,致力于债务缩减和政府赤字压缩。当然,为了促进经济复苏,结构性调整的重点也可能在不放松财政整顿的前提下,更加关注解决就业、刺激内需、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货币政策则更无悬念。2014年,欧洲央行将继续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通缩风险作为首要任务,货币宽松格局不会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鉴于欧元区经济已经触底回升,且央行政策工具箱相对充足,欧洲央行不可能如美联储此前那样,贸然进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