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悄然兴起 盈利模式尚在探索

郭涛 |2014-01-06 16:051054

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当天共完成7笔交易,成交120029吨碳排放配额。截至2013年12月底,深圳、上海、北京、广东省、天津已陆续启动碳交易市场,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启动过半。

  本报记者 郭涛报道

  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当天,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完成协议交易5笔,成交量4.5万吨,交易额125万元。

  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当天共完成7笔交易,成交120029吨碳排放配额。

  截至2013年12月底,深圳、上海、北京、广东省、天津已陆续启动碳交易市场,全国7个碳交易试点启动过半。有消息称,湖北、重庆将在2014年启动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带来的最大看点就是碳金融。这个新兴市场门槛有多高?谁有机会在其间获利?有哪些潜在危机?

  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2013年11月26日,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碳金融展望》报告称,碳金融是一种针对碳资产的资源配置活动,碳排放主体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减排资源进行跨时、跨境的转移,从而提高全球能源的利用效率,最终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提供全球范围的合作机制。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总经理、英大传媒研究院院长石玉东介绍,碳排放交易是联合国发起的为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国际贸易机制,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我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已明确“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建立碳交易体系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自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的全国第一家碳交易所——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碳市场开始交易之后,截至2013年11月29日,深圳碳市的总交易量约为13.8万吨,交易价格最高达到140元/吨,目前成交价格维持在80元/吨左右。”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介绍,深圳是首个明确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的碳交易市场。首次参与投资的个人需缴纳2000元会费,年费则是1000元。这意味着3000元是个人投资者的最低门槛。不过,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交易仍以控排企业(即履约企业)为主,个人投资者参与碳市场有助于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未来个人、机构、企业均可成为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

  碳金融专家、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鄢德春表示,除了国家政策鼓励各地探索市场化减排方式外,拍卖碳配额的收入可能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开办碳交易所能够获得交易税费收入等也是地方积极谋求建立碳交易平台的原因。

  交易平台各具特色

  记者梳理已上线的碳交易平台发现,其运作主体有的是当地的环境交易所,有的是环境能源交易所,有的是排放权交易所,有的则直接是碳排放权交易所或交易中心,目前各地的方案各具特色。除深圳首家明确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碳交易外,上海率先出台碳排放核算指南,采用“历史排放法”和“基准线法”测算配额,北京则首先发布了场外交易细则,广东第一个试点拍卖配额。

  “《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关联交易、超过一万吨的大宗交易和经相关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需采用场外交易方式。交易参与方通过协议交易,并需在交易协议生效后到北京环境交易所办理碳排放配额交割与资金结算手续。”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助理周丞介绍,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主要针对区域内固定设施的排放,其中年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与间接排放量之和大于1万吨(含)的单位为重点排放单位,是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的其他单位自愿参加,参照重点排放单位进行管理。

  “上海率先制定出台了碳排放核算指南及各试点行业核算方法,确定了碳排放统一的"度量衡"。”上海市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处长倪前龙介绍,上海对工业(电力除外)以及商场、宾馆等建筑采取“历史排放法”,即基于企业历史排放水平,结合先期减排贡献确定其碳排放配额;对电力、港口、机场、航空等采用“基准线法”,即基于其排放效率和实际业务量确定企业年度碳排放配额。目前,上海市已经招标到5家单位、7个机构参与碳排放盘查,企业过去3年的台账、票据等成为碳指标分配的重要依据。

  与此前2013年11月分别开始交易的北京市和上海市相比,广东省的区域面积更大,而且工业密集。其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5亿吨,远超其他地区,被认为是现有的7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披露的最新信息显示,2013年12月16日完成的广东省2013年度首次配额有偿发放竞价活动中,竞买底价为每吨60元人民币,最高申报价格为81元人民币,最低申报价为60元人民币,平均报价为60.71元人民币,最终竞买统一价为60元人民币,总成交金额为1.8亿元人民币。

  探索建立全国性碳金融体系

  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当天,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从大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高井热电厂购买两万吨碳排放配额,可谓开市一大亮点,成为国内碳市场正式开启以来参与交易的第一家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能否参与以及是否愿意参与到碳市场中来,对市场的流动性提升以及对碳配额价格的发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及董事总经理葛小波表示,尤其是目前各地的试点还处于现货交易阶段,离国际碳交易市场以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为主的特征还有相当长的发展历程,这个阶段更加需要金融机构进来对被纳入排放的履约企业提供专业的碳金融服务,更加需要金融机构结合国内试点的阶段和企业需求进行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为未来碳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期权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不久前举办的“21世纪金融创新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已于2013年11月底在上海推出国内首只碳金融综合服务产品,从而以存管、清算和监管等方式,对碳交易资金进行有效的金融管理。除兴业银行外,目前,浦发银行与7个试点省市的环境能源交易所或排放权交易所全都签订了银企战略合作协议,并且成为其中5家交易所的资金结算银行。由浦发银行担任主承销商的国内首只碳债券也有望于近期发行。与此同时,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也推出了碳交易的投融资、碳期权期货、碳指标交易和相关中介服务等业务。交通银行等银行也推出了二氧化碳挂钩型本外币理财产品。

  “未来的确不需要这么多碳交易平台,应该让其自由竞争,没有交易量的交易所自然会关闭。”鄢德春认为,应该鼓励各地方积极参与探索,甚至县一级都可以探索碳排放管理机制,比如碳盘查、碳排放报告、碳配额分配等,但是必须建立一个市场退出机制。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部署开展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世界银行支持中国开展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目前项目已经确立,正在招标。现在正在研究设定全国的碳排放总量,同时研究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总量控制基础上确定全国的碳交易总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即将建立的全国碳交易市场。这一体系一旦建立,将有望让全国的碳金融真正流动起来。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中原消费金融: 推进普惠金融 金融产品+知识“双下乡”

2021-11-01 10:29
22913

深圳金融办:深港两地交易所拟实行联机交易

2009-08-05 10:16
589

上海票据交易所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联合举办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座谈会

2024-09-27 13:16
167207

深圳首款金融公共数据产品“龙数贷”正式发布并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市

2024-09-10 13:07
101691

上海票据交易所顺利完成系统融合工作

2024-07-31 14:26
48023

厦门象屿企票供应链有限公司获批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

2024-07-30 11:27
48023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