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调整转型格局下的中国外贸

2014-01-06 12:441145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将全年外贸增速预定为8%,但从目前外贸运行情况看,2013年的外贸增幅可能略低于这一数值,全年增幅约为7.8%左右。要通过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外贸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全面提升。

  文/商务部研究院院长 霍建国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将全年外贸增速预定为8%,但从目前外贸运行情况看,2013年的外贸增幅可能略低于这一数值,全年增幅约为7.8%左右。在外贸运行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中国外贸能实现这一增幅已属不易,而且在这一数值背后,也显露出一些值得称道的亮点与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及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预计2014年中国外贸有望实现高于2013年的增长。

  2013年中国外贸的亮点与变化

  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较上年继续好转,总体特征可以用“低速波动,调整转型”来概括。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11月,进出口总值3.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万亿美元,增长8.3%;进口1.77万亿美元,增长7.1%,贸易顺差2341.5亿美元,扩大18.3%。进出口增幅较2012年同期高出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高1个百分点,进口高3个百分点。仅从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外贸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但一些新的亮点与变化,显示调整转型的效应已经逐渐显现。

  较为突出的亮点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月度出口创历史新高,2013年11月出口增速提升至两位数,达12.7%,月度出口值达到2022.1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成为我国外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仍然保持,2013年,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4181.7亿美元,增长11.1%,占出口总值的18.8%。三是中西部地区出口持续活跃,江西、河南、湖北和新疆等省区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6%、17.9%、17.9%和11%。四是进口条件改善,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增价减,其中,铁矿砂、煤、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10.9%、15.1%和3.2%,进口均价则分别下跌0.7%、11.7%和4.7%。五是与欧日贸易回升,虽然前11月中欧贸易仅增长1.8%,中日贸易甚至下降6.2%,但中欧贸易自7月份恢复增长以来,月度增长速度逐月提升,到11月达到16.2%;中日贸易延续了10月份正增长的势头,11月份增长速度达到2.6%。

  突出的变化表现在3个方面,这些变化虽然在前几年已经逐渐显露,但在2013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是由加工贸易主导型向一般贸易主导型转变,前11个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0.8%,低于外贸总体增速6.9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已经降至32.6%,较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则增长9.2%,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升至52.8%,较上年同期提高0.7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的上升也显示我国对外贸易正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外资拉动向内资驱动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曾经主要依靠外资进出口拉动,2013年外资进出口增幅仅为0.9%,占我国外贸总值已经降至46.2%,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而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9%,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2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3.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三是贸易国别地区向多元化转变。与美欧日的贸易占我国贸易总值的比重为33.42%,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01个百分点,而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持续增长,与东盟贸易占我国贸易总值的比重为10.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

  这些亮点和变化表明,对中国外贸当前低速增长态势应予以客观评价。而经过转型后的中国外贸企业已经体现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潜在的竞争优势,如能加快培育这些新增长点的竞争优势,形成和传统优势的相辅相成效应,则中国外贸仍有望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能力。

  2014年中国外贸的制约与困境

  从201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虽然已表现出温和复苏迹象,但全球经济仍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等问题,且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这些因素致使2014年中国外贸的外部需求不容乐观,而内部结构性问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到位,中国外贸仍将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困境,尤其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首先,发达国家推动国际贸易规则重塑,对中国将形成新的挑战。近年来,美国为掌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权,积极推动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涉及在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劳工标准、市场开放、环境产品等领域制定最新规则,表明美欧等国试图推动建立独立并超越WTO之外的规则体系,一旦建成,WTO规则将面临调整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全球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由于这些协定皆将中国排除在外,即使未来中国加入TPP,也面临市场开放和适应新规则的诸多挑战,很难发挥中国在参与制定新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方面的话语权,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随着中国与大国间、与发展中国家间竞争的加剧,面对的贸易摩擦还会进一步上升。截至2013年11月底,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94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22%,其中反倾销58起、反补贴3起、双反15起、保障措施18起,2014年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将成为中国外贸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其次,中国传统竞争优势持续减弱。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现象突出,2013年中国已进入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拐点,且劳动力平均薪资较2010年增长了近50%。同时,资源短缺状况突出,对能源需求大量增加,而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也使得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此外,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33%,汇率波动压缩了中国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增加了套利贸易和热钱流入的风险,2014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仍呈继续升值趋势。中国外贸进入了传统竞争优势减弱,新的竞争优势仍未形成的过渡期,如不大胆推动各项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中国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和贸易大国地位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海外投资、产业向外转移已成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较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高出5-7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尤其是外资企业转移趋势明显。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中国的同期增长率不到8%。东南亚国家形成了在欧美日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替代效应,2010年-2013年,在我国对日本出口逐渐下降的同时,东南亚国家对日本出口增速则达到30%左右。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中国出口产品的70%左右,其出口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水平。从理论上来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根本,如果不能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则产业转移还会加剧,不但会降低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拖累进出口增幅,甚至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2014年促进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措施

  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要突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困境,政府、行业和企业应该形成合力,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集聚中国外贸的内生动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中国外贸的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一是要继续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宏观层面,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简化市场准入条件及政府的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水平。要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建设,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贸易便利化促进体系,并尽快形成在全国范围的可复制局面。微观层面,从2014年起,加快推动出口贸易报关单一窗口建设,要从贸易便利化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政策、通关、许可、检验检疫、运输、支付、金融要求、贸易促进、电子商务、数据传输、信息提供、基础设施等入手,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减少贸易障碍、降低交易成本。

  二是要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自由贸易区,通过消除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壁垒,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战略应重点实现3个突破,第一,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层次,扩大市场开放,促进投资带动型贸易;第二,推动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或优先突破中韩自贸区谈判,对中韩贸易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并尽可能吸引韩国企业加强同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合作;第三,与一些具有加工制造业优势的国家加强产业合作,特别要加强同欧洲及德国的产业合作,引导外资企业将中高端制造业部分留在国内,发展跨国产业链促进型贸易;第四,除上海外,创造条件增设更多的具有不同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实施积极的贸易促进战略。

  三是要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2014年起,我国将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平均优惠幅度达60%,这对扩大进口会起到积极作用,但要从根本上改变进口低迷态势,关键要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解决好投资环境的制约及金融信贷的障碍,形成不同经营主体、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要加大对现有制造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确保全要素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及产品的进口;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设备进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中国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

  四是要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从当前外贸发展现状来看,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已迫在眉睫。2014年,要根据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启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工作。首先,要培育以“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其次,要熟悉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新模式,熟悉研究不同产业和不同产品其价值链构成的主要特征,找准企业的定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学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利益最大化;第三,要培育综合要素优势,通过有效配置和调动优势要素,使分散的资源和要素集聚合力,形成具有持续发展动能及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及变化的综合竞争能力。政府要在法律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上加大力度;企业要加快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全面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组织和促进功能。要通过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外贸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全面提升。

0
标签:霍建国 调整 转型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2013-03-21 14:28
865

魏建国:中国数字贸易要抢占先机,下好三步棋

2024-11-15 10:42
7836

叮咚买菜Q3业绩创新高,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9倍

2024-11-11 14:55
32402

魏建国:紧抓金砖国家发展机遇,开展更为广泛的经贸合作

2024-10-24 14:51
215990

交通银行发布上海主场航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方案

2024-10-10 15:08
82866

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因工作调整原因辞职

2024-09-27 13:11
14662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