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初尝上海自贸区投资体制变革红利
2014-01-01 10:231242
随着自贸区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到了在自贸区内设点建厂所能享有的红利,“许多跨国公司正在深入调研试验区的改革试点内容及市场机遇,预计随着各项制度创新的逐步落实和营商环境的进一步完善,试验区还将迎来外商投资的新一轮热潮。”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实践,区内各项工作运行平稳,并初步展示其优越性,上海自贸区已经成为中国改革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在这片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政府承诺将力争用2至3年时间,建成法律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监管贸易高效的具备国际水平的贸易自由区,并将通过金融创新,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
外资企业竞相入驻自贸区
在挂牌仪式上,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第“001号”入驻企业。这家由美国微软[微博]公司与中国电视新媒体企业百视通(36.97, -0.33, -0.88%)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如愿吹响了外资企业进入上海自贸区的第一声号角。
除百家合外,2012年入股平安保险的泰国华人企业卜蜂集团、德国保时捷汽车和意大利服装品牌杰尼亚等十一家外资企业也在首批进驻名单之内。其中花旗银行和新加坡星展银行以支行形式入驻,法国巴黎银行则在自贸区设立一般商贸企业。
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在内的10余家外资银行获准在自贸区成立分支机构。由于自贸区银行采用简化准入方式,筹建支行审批远快于分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在第二批入驻的外资银行更是不惜将初审时提交的分行“降格”为支行,以缩短入驻审批所用的时间。
汇丰中国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新里程,为全球最活跃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东亚银行亦表示,自贸区的设立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相信上海自贸区的逐步建设完善,势必将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国务院2013年9月27日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除支持在自贸区内设立外资行外,还支持建立中外合资银行。据悉目前包括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在内的十余家海外代理行已与中国银行(2.62, 0.01, 0.38%)等内资行就上海自贸区业务达成合作意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获批的几家外资银行都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属于“温顺的老虎”,“这几家银行熟知中国市场的规则,它们清楚正确发挥自己的能量,对中外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自贸区管委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9日,工商部门已办结新设企业2194家,主要以贸易类和服务类企业为主,分别占比65%和27%。在新设企业中,内资企业比重较高,已新设2105家,内资注册资本累计456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2200万元。外资新设企业89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6.2亿美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700万美元。
随着自贸区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到了在自贸区内设点建厂所能享有的红利,“许多跨国公司正在深入调研试验区的改革试点内容及市场机遇,预计随着各项制度创新的逐步落实和营商环境的进一步完善,试验区还将迎来外商投资的新一轮热潮。”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
区内对外投资“红利”出台情况
对于已落户和期望落户于上海自贸区的外资企业来说,自贸区对外投资的相关政策自然与其在华的业务发展息息相关。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自贸区挂牌以来,国务院和银监会、保监会、央行等多个部委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和办法,共计98项改革措施,在制度创新、服务业开放和功能拓展等方面鼓励和引导外资进入。
自贸区各项政策中,均包含着与对外投资或外商在华投资的相关政策,强调了对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由核准制转为备案制、投资环节中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等内容,并确立了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通过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为自贸区内的“走出去”和“走进来”松绑。
在外商投资管理方面,自贸区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就是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对自贸区内的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并采用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据了解,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是以外商投资法律法规、《总体方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等为依据,列明自贸区内对外商投资项目和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准入措施。
而对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则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但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同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在负面清单方面,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没有先例可循。”他介绍说,2013版的负面清单涉及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对外商的特别管理措施写到小类,共有190条。
“2013版的负面清单实现了负面清单越精细、越明确,释放空间越大、透明度越高的目的。”艾宝俊表示。
而据媒体最新报道,上海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将于2014年5月出炉。新版负面清单的修改方式并不像业界猜测的那样,直接在2013老版本上“拆拆补补”,而是将所有外商投资受限的部委条款列出来,逐条跟相关部委进行讨论,先作加法,再作减法,将淡化2013版的审批制投资管理体制的味道。
在自贸区境外投资管理方面,自贸区内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时,将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
可获红利多少还需观望
去年12月10日,电商1号店宣布将入驻上海自贸区。
本来一家电商的入驻并不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但当人们发现其背后的操盘手是商业巨头沃尔玛时,这个原本“平静”的入驻瞬间增添了几分外资的味道。
据悉,2012年沃尔玛收购1号店曾一度成为焦点事件。不过,按照商务部门当时的规定,沃尔玛控股的1号店资产只能做自营业务。而现在,借助在自贸区设立新公司的方法1号店收回了平台业务,打破了长达一年半剥离运营的窘境。
然而,对于在自贸区内可以享受的红利情况,1号店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由于政策还没有落实,因此一号店未来能享受多大的红利还需要观望。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资机构负责人日前也对记者表示,“上海自贸区目前的建设情况实际一般。关于投资体制变革,在没有更多具体细则指导的情况下,我们看不清楚未来可在哪些部分进行更大的发展。”
外媒评论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对外投资开放的速度,但自贸区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改革细则却少之又少,难免令人失望。
中国欧盟商会前主席约尔格·伍德克(Joerg Wuttke)则对改革方案几乎没有任何细节略表失望。此前他对自贸区非常看好,不过近期他则对官方过于小心谨慎的态度表示担忧。
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欧兆伦(Andrew Au)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曾表示,花旗对自贸区具体的银行业规则“一无所知”,但花旗之所以入驻,是因为“从大方向上来看,这无疑是条光明大道”。他还注意到,深圳特区设立之初,其政策同样缺少细节。欧兆伦认为,这只是开始,当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利率自由化这两项最重要的改革实现之后,会出现更好的机遇。美林证券的陆挺(Lu)也表示,“坊间流传说,尽管国务院推进自贸区的意愿很强,但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对自贸区并不看好,因为存在诸多技术上的棘手问题。”
瑞穗证券(Mizuho Securities)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则认为:“上海自贸区并不局限于金融与贸易改革。作为一个试点,它还肩负着探索更高效的法律和行政管理模式的使命。深圳特区带来了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上海自贸区则试图以全球化视野推动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
不过,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情况,自贸区的管理者们却依旧保持着以改革促发展的态度,不断与外资企业和商会等进行沟通。
上海美国商会主席季瑞达(Kenneth Jarrett)便是自贸区管委会办公室的常客之一。嘉信理财集团(Charles Schwab)的主席施瓦布也曾多次来到中国与中国高层商讨嘉信在上海自贸区的落户情况。
“那里(上海自贸区)有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只是尚需出台更多服务的细节。”施瓦布谈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