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宗商品需求渐显巨大空间

2013-12-25 15:20862

由于我国城镇化需求巨大、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层崛起、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增长对中国制造的旺盛需求,未来我国大宗商品需求有巨大增长空间。继续扩张的中国制造产能及产量,势必会为矿石、原油、金属、橡胶、谷物等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更大空间。

  陈克新先生长期在商务部门工作,从事大宗商品市场研究。根据他的最新报告,全球经济经过本轮约五年多的调整,到明年会有变化。其中,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已露出转强信号。有七大因素推动大宗商品需求持续走强。从这一点上,还可以看到产能过剩问题,需要用新思维重新打量。是否如此,值得思考。

  ——亚夫

  尽管今年我国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等七种重要大宗商品的实际消费量已超过30亿吨,其中粗钢实际消费已达8亿吨,原油消费接近5亿吨,但依然不是我国需求的峰值。

  由于我国城镇化需求巨大、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层崛起、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增长对中国制造的旺盛需求,未来我国大宗商品需求有巨大增长空间。

  数年内粗钢消费量会越过9亿吨,原油消费超过6亿吨;有色金属(10种)消费向5000万吨靠拢。而其他如矿石、焦煤、橡胶、塑料及谷物、油料等,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预计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各类商品市场成熟发育,自贸区与自贸政策被其他地区“复制”,出现系列“自由贸易区”,全球铁矿石、稀土、有色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定价权将向中国部分转移,中国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将明显提升。

  陈克新

  在经济基本面发生复杂变化的情况下,研究大宗商品市场趋势,未雨绸缪,正确应对与前瞻引导,对于大宗商品市场调控者、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予以高度关注。那么,未来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将会呈现哪些重大趋势呢?

  我国大宗商品市场需求迈上新台阶

  尽管2013年中国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7种重要大宗商品,下同)的实际消费量已经超过30亿吨(含直接出口,下同),其中粗钢实际消费已经达到了8亿吨的巨大规模,原油消费接近5亿吨,但依然不是中国需求峰值。

  由于今后中国城镇化的需求巨大、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崛起、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世界经济增长对中国制造的旺盛需求,未来中国大宗商品粗钢消费还有巨大增长空间。即便今后平均年度增幅回落3%,或者回落5%,数年内粗钢消费量也会越过9亿吨,甚至达到10亿吨关口;原油消费将超过6亿吨;有色金属(10种)消费向5000万吨靠拢。其他如矿石、焦煤、橡胶、塑料及谷物、油料等,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对于中国大宗商品需求潜力的增长,切不可以低估,否则将会引发宏观调控方面的重大失误,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过深刻教训。比如,正是因为对于中国钢铁需求增长潜力严重低估,所以当中国粗钢产量刚刚跨上亿吨台阶时,有关部门就提出中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观点,使出浑身解数与之搏斗,结果坐失良机。

  一是未能在铁矿石境外资源方面及早战略布局,最终吃了大亏;二是未能根据需求潜力,前瞻引导、合理规划、防范损害,致使中国钢铁产业无序膨胀,尤其是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要充分估计中国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的巨大潜力,据此作出宏观调控预案,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资源产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资源产品间接出口量大幅增加

  中国是现阶段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与进口国,但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家,有些资源商品还占据全球头号出口交椅,比如在钢铁及冶炼原料出口方面。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资源产品出口需求,不仅是直接出口,也涵盖了其间接出口,比如钢材出口中就包括了由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出口所带动的钢材间接出口,并由此派生出铁矿石的大量间接出口。同样,轮胎出口、汽车出口、自行车和摩托车出口、胶鞋、胶管传送带等橡胶制品出口中,都附带了很大数量的橡胶出口;而服装等纺织品出口亦是棉花等原材料的大量出口,等等。

  所有这些商品出口,还附加了数量巨大的能源出口。因此,从全国大宗商品总量平衡角度分析,不能将出口需求排除在外。比如,相关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就不会只考虑国内订单,而将出口订单弃之不顾。否则,将会引发资源产品的失衡。

  联合国近期发布《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1%,未来两年进一步改善,其中2014年将增长3.0%,2015年增长3.3%。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终值年化季率增长4.1%,创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涨幅。正是受到经济复苏的鼓舞,美联储在2013年内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将每月购买资产规模减少100亿美元,从850亿美元削减至750亿美元。

  这些情况表明,在遭受危害巨大的经济衰退近五年后,全球最大经济体已到达一个转折点,即将迎来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而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逐步复苏,各类大宗商品消费势必会有较多增加,又由于世界许多商品的富裕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对于中国制造商品的出口需求将会非常旺盛,进而带动中国大宗商品间接出口量的大幅增加。

  还必须指出的是,今后全球经济增长对于中国金属、矿石等大宗商品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的强劲拉动,除了传统消费需求增长外,还会出现两大亮点。

  一是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后全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会改善中国金属、机械设备等出口需求环境。据麦肯锡预测:出于维持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到2030年全球基础建设投资至少需要57万亿美元,包括道路、电力以及水力相关的项目。譬如英国拟投资近4000亿英镑改造基础设施,由此产生对于中国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机器设备的巨大需求,产生制造上述产品的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对此不可小觑。

  二是全球高铁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全球高速铁路建设非常重要。有分析认为,未来10—20年内,全球高速铁路将要进入较快发展的黄金年代,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巴西等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计划。按照各国高铁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未来7年内的新增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近7万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在高铁建设成本、建设技术与建设运营实践方面,又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其中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1/3-1/2。因此未来全球高铁发展对于中国高铁出口需求巨大。由于高铁属于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消费强度很大的行业,平均每公里(全高架铁路)需要消耗钢材3000多吨,如果加上机车等设备,其用钢量会更多。中国高铁出口势必带动相应数量的钢材、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产品间接出口,这是一项新因素。

  2013年,尽管遭遇境外反倾销与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利影响,但中国商品出口数量依然庞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1—11月累计,全国贸易出口总值达到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3%。重要资源产品中,钢材直接出口量5697万吨,同比增长12%。据此测算,2013年内中国钢材出口量将达到或接近6200万吨,折算粗钢不少于6500万吨。

  与此同时,中国还通过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耗钢产品出口,实现了规模巨大的粗钢间接出口。根据2013年前11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测算,全年中国间接粗钢出口量将会超过8000万吨。两者相加,中国全部粗钢出口量将达到或接近1.5亿吨。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以及未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电力、水利、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力拉动,预计未来由中国制造品所带动的大宗商品出口量还会进一步增长,其中粗钢全部出口量(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两个方面)将向2亿吨靠拢,占据国内同期粗钢产量的2成左右。据此测算,相当于每年2—3亿吨的高品位(含铁60%以上)铁矿石出口量。

  由此可见,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资源产品进口国家,但其中的很大部分只是在中国转化成为制造品,最终被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消费。

  资源进口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国国内外两个方面继续旺盛的商品消费需求,决定了中国制造业产能还有一定增长空间。譬如按照今后10亿吨粗钢产量测算,中国粗钢合理产能水平,至少应当达到12亿吨规模。

  继续扩张的中国制造产能及产量,势必会为矿石、原油、金属、橡胶、谷物等大宗商品需求提供更大空间。由于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性较高,国内需求的扩张势必拉动资源产品进口相应增长。

  预计未来中国石油年度进口量将会超过3亿吨,长期保持世界头号进口国地位;精炼铜进口量达到500万吨。按照2012年全国粗钢实际产量(包括同期未纳入统计的粗钢产量)7.4亿吨,同期铁矿石进口量也是7.4亿吨,两者比例约为1:1。按照这个系数测算,未来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亿吨的时候,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亦将需要10亿吨规模,废钢铁需求量也会有很多增加。

  不仅如此,未来中国铁矿石与粗钢产量之间的系数,很有可能会更高一些。也就是说,届时中国10亿吨的粗钢产量,所需要匹配的铁矿石(含铁量不变)进口量将要超出10亿吨规模。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铁矿石品位低、埋藏深,采掘与精选能耗太高,环境污染严重,从节能减排角度来看,不宜过多生产,应当以更大比重进口,优先使用进口资源。

  此外,随着各项成本因素,尤其是环保费用大幅增加,以及重体力劳动者供应趋紧,导致其工资费用迅速上涨,未来国内铁矿的边际成本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竞争劣势更加突出,致使国内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也会要求提高进口矿的使用比重。

  同样,由于环境保护的压力,今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尤其是劣质煤炭的国内产量增速放缓,也要求相应增加天然气的进口数量,提升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

  国内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

  很多中国制造商品行业,如钢材、有色金属加工材、轮胎、焦炭等,都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上述产品产量不断攀升,意味着环境污染压力加大。今年以来华北地区严重雾霾,与钢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未来中国10亿吨粗钢消费,尤其是超过2亿吨的粗钢出口需求的满足,无论如何不能都在国内长期生产,这是中国环境难以承受的。

  由此可见,一些中国制造企业,比如金属冶炼企业、轮胎及橡胶制品企业、化工企业等必须走出去,将国内的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由大规模进口原材料向进口半制成品转变,比如钢铁行业方面,由大量进口铁矿石、炼焦煤等冶炼原料转为大量进口成品钢材,至少是进口各类钢坯,实现中国钢铁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实现中国GDP能耗的逐步降低。

  在这方面,对外承包工程开了很好先例。据统计,2013年1至1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96.9亿美元,同比增长7.1%;新签合同额1430.7亿美元,增长11.1%。中国产能的适度向境外转移,有利于解决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并支持东道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国经济影响力。有关部门应当对此进行顶层设计,前瞻引导,统筹布局。

  中国企业向境外转移,可以采取援建、合资合作、建设境外加工和分销中心等多种形式。产能转移落脚点或者接近原料产地、或者接近销售市场,或者是能源低廉地区,比如南亚、中亚、中东、非洲等地。总之,要具有比较优势;同时被转移地区工业水平落后,急需大规模引进投资,欢迎中国产能向其转移“落户”。有关部门对于向外转移产能,尤其是过剩产能要予以资金支持与税收优惠。

  低估值资源价格向上修正

  中国是一个大宗商品紧缺的国家,市场价格应当对此有所反映,即出现一定程度的“稀缺溢价”。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稀土金属、钢铁、焦炭、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不仅没有“溢价”,反而被低估,尤其是被大量低价出口。

  中国资源产品价格低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环保标准较低,环保执法不严,致使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环保费用支出没有达到应有水平,这就人为地降低了这些产品环保成本,致使销售价格扭曲,未能涵盖其全部环保成本,低的可能也就是占据应该环保成本的一半左右。

  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稀土、金属、焦炭及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尤其是一些环保设施及运行低下的中小企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废水等大量超标排放,导致其行业集中地区雾霾笼罩。

  据相关资料,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与韩国、日本同行比较,在环保设备投资与环保设施运行费用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后者吨钢环保投资在70元人民币左右,吨钢环保设施运行费用超过130元人民币,而我国钢铁行业环保设施吨钢平均运行成本不足60元。由于环保费用支出没有达到必须水平,这就使得中国钢材生产成本被人为降低,大大掩盖了中国钢材价格被“低估”程度。

  粗略估算,在严格环保标准,严格环保执法的情况下,中国吨钢平均环保成本至少增加100元(人民币,下同)。要是考虑到国内焦炭、矿石所应增加的环保成本,全部钢材产业链最后累积到钢材上的环保成本还应增加更多,可能超过200元/吨、300元/吨,甚至是500元/吨。按照2013年中国粗钢实际产量8亿吨(包括未纳入统计的产量)计算,现阶段中国钢材环保费用比应有水平,可能少支出了2000到4000亿元。要是这部分环保成本浮出水面,全部进入钢材财务成本,在现有市场销售价格水平之下,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水平势必进一步萎缩,并且会出现全行业严重亏损局面。这就表明,中国钢铁等资源产品价格实际被“低估”程度,比账面所显示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据此粗略估算,目前上海螺纹钢主力合约价格,应该比现有水平再高出300元/吨。也就是说,上述“显性低估”与“隐性低估”两项因素相加,上海螺纹钢主力合约的合理价格应该在4000元/吨以上,比现有价格水平应当高出500元/吨。螺纹钢价格如此,其他资源产品也大致如此。

  这就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目前大量出口钢材及耗钢产品,从其价格被“低估”角度来看,是多么的不合算。根据2013年前11个月的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直接与间接出口相加,折算粗钢出口量预计将达到或者接近1.5亿吨,只此价格被“低估”一项,中国实际损失,主要是环境损失(不是账面损失)将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包括决策层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据有关资料,政府主管部门正在结合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订新的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提高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制要求,运用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加大执法处罚力度。预计随着今后大规模环保行动的开始,严格环保执法,包括污染企业法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定期公布各地环保质量名次排序等,将会倒逼相关企业大幅增加环保投入,使其“隐性成本”浮出水面,推动产品价格向其合理水平回归。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这个总体思路,今后资源产品供求关系的平衡,比如钢铁产能与产量的增加与减少,将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让市场盈亏在钢铁资源配置中起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主管部门则退出具体项目审批及对产量多少的行政性干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经济利益上的“寻租”行为,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身就存在调节产需平衡的自动机制,而无须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太多的行政干预,打出眼花缭乱的套套组合拳。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证实。这是因为,当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时,其销售价格势必大幅跌落,部分高成本的劣势企业严重亏损,倒逼其缩减产量,甚至破产倒闭,完全退出市场。

  同时,因为投资前景不好,进而遏制社会资金向相关领域的大量涌入,压制其产能的继续膨胀,最后导致市场重新平衡,反之亦然。这是商品价值规律的必然结果,否则,经济教科书都要重写。

  政府退出项目审批与产量行政干预,并非无所作为,今后主管部门只需做好一件事儿:即立规矩、做裁判,创造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务之急,是要严格环保执法,并切断各级政府对于企业的补贴渠道,尤其是要取消对于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改变一切扭曲投资与生产的政府行为,消除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反市场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抑制产能过剩的自动机制力量主要来自于市场压力,多数情况下是价格压力与成本压力。可以相信,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用不了太长时间,在价格下滑、部分企业严重亏损的巨大压力下,中国行业将会出现一轮兼并重组,真正淘汰落后,实现中国商品市场的大体平衡,实现中国相关工业的做优、做大、做强。

  提高环保标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相关环保成本,由此产生的巨大环保压力,还可以成为倒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措施,借此实现中国制造的全球合理布局。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话语权明显提高

  目前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与进口国,同时还是一些资源产品的最大生产国,但由于缺乏其他必须配套条件,如自由贸易、人民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发育不足等因素影响,其大宗商品定价权严重缺失,甚至影响力也不是很大。譬如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主要有世界矿业巨头所垄断,石油与粮食价格也由华尔街与国际投行所控制,甚至有些中国占全球主要生产份额的部分有色金属与稀土金属,其价格也被人家左右。

  预计随着上海自贸区全面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人民币逐步走向自由兑换,外汇出入境的相对管制宽松,上海进一步演变为全球重要转口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与金融中心,各类商品市场的成熟发育,并且自贸区与自贸政策被全国一些地区“复制”,出现系列“自由贸易区”,全球铁矿石、稀土、有色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定价权将向中国部分转移,明显提升中国价格话语权与影响力。

  (作者系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铁矿石定价权争夺升级 利好北矿所

2013-04-27 23:05
2243

铁矿石定价权之战:中国被逼出招

2011-06-13 17:46
836

钢铁业全行业亏损 依然难获铁矿石定价权

2008-12-05 15:03
761

矿业巨头风光不再 钢厂应夺铁矿石定价权

2008-12-05 09:29
729

预计2024年全球铁矿石过剩,年度均价继续下移

2024-01-22 14:14
62179

婴配粉进口量同比增长29.9%

2022-09-05 15:20
2094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