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调研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2013年10月10日上午,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万连坡,中国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等一行十余人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顾军的陪同下,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进行了调研。
2013年10月10日上午,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万连坡,中国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等一行十余人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顾军的陪同下,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进行了调研。市文创办、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委的工作人员一同参加调研。
2011年10月,文化部正式命名上海国际文化服务贸易平台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基地充分利用保税区的政策,发挥基地作为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不断拓展和提升贸易便利和服务能级。2012年基地的贸易规模已达到了17.2亿元,同比增长200%;年税收贡献近亿元,同比增长143%。今年7月3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来,不少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来基地进行了解和考察,希望能借助未来自贸区的开放政策和功能优势,入驻基地寻求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截止目前,基地入驻企业已累计超过150家,近期就新增16家。佳士得拍卖、华谊兄弟、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东方明珠、百视通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基地新增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00亿元。现阶段,基地将主动对接自贸区相关政策,重点推进和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和功能拓展;二是探索文化设备(包括二手)保税租赁服务;三是提升“中国文化贸易促进网”功能;四是积极吸引各类专业性文化服务机构、经纪机构和平台入驻。
在听取了汇报后,房爱卿部长感到很振奋,高度肯定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工作,认为: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足、“走出去”的意愿和能力不强,基地作为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首块“试验田”,集聚了众多原来各自分散的文创企业,为他们提供某个单一企业无法提供的公益性、公共性设施和服务,积极发挥“服务企业、降低成本、吸引人才、促进合作、推动发展”的作用,打通了产业链、发挥了产业集聚效应,在探索文化贸易、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更好发挥国内文化企业优势方面先行先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积累了很多优秀经验。对于基地的下一步工作,房爱卿指出: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文化贸易既属于文化产业又属于文化事业,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已经证明:一个世界文化强国必然是一个全球文化贸易的大国。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基地应该充满信心,入驻企业也应该充满信心,发展文化贸易的前景看好,潜力巨大。以前我国推动文化走出去,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交流为主,今后,应加强市场的作用,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对外文化贸易。以投资和贸易形式推动文化“走出去”,不仅覆盖面广、易于接受,而且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文化产品除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也有助于向全世界推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推广“中国梦”。最后,希望能够把外高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作为商务部的联络点,长期联系,共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广优秀做法,共同推动更多中华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