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特币”看互联网金融的平衡之道
在著名的国际货币中,不少人都知道,港币大过日元,美元大过港币,欧元大过美元,而英镑又大过欧元。就如比特币的毁誉参半一样,无论是大众参与还是去中介化,在革新金融行业的同时,也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在著名的国际货币中,不少人都知道,港币大过日元,美元大过港币,欧元大过美元,而英镑又大过欧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种比英镑大得多的货币,也实现了跨国流通兑换。这种能够以1比310兑换英镑、1比501兑换美元、1比3025兑换人民币的货币就是比特币(bitcoin)(基于纽约时间2013年11月20日5:00汇率)。
然而,和所有国际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没有国家力量担保,甚至发行量也与该货币的需求脱节。这种独特的货币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终端,但和大家熟知的腾讯公司推出的Q币不同,比特币的产生不需要Q币一样,必须由现实货币进行支付,而是拿计算机的计算服务进行交换的。也就说,1Q币只有在你拿1元人民币进行支付的情况下才具有购买力,能够购买腾讯公司的服务或虚拟产品;然而,1比特币的购买力的产生却不需要相应现实货币的支付。这种发源于互联网、应用于互联网的货币,自2008年肇始之后,却屡屡突破互联网的边界,影响线下的金融活动。它完全摆脱了与线下货币的关系,可以独立流通。
一个与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例子就是汶川地震之时,李连杰的壹基金收到了117个比特币的捐款,价值近10万人民币。目前,比特币作为互联网世界中新兴的虚拟货币,在欧美国家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加拿大温哥华,大约15种行业已经接受比特币。而盛大集团在上海开发的楼盘,已经宣布接受比特币买房。
在交易这种纯虚拟货币的时候,不存在市场上以钱易物的交换,而更像是银行转账。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一个电子账簿,在比特币支付过程中,付款方的比特币账目扣除的相应数额,而收款方的比特币账目则增加相应数额。更重要的是,比特币支付的交易跳过了传统货币支付的中间环节,比信用卡和银行卡交易的手续费要低廉得多,这也是这种完全没有担保额货币得以通行的巨大优势。
然而,没有担保、缺乏监管的比特币,在创造着互联网金融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估的风险。10月底,注册地位为香港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突然关张,卷走了约合3000万人民币以上资金,让众多投资人吃足了苦头。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极端例子,比特币的流行证明了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巨大优势和一个巨大风险:去中介化的操作方式,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许多互联网金融的开发,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进行的。比如本专栏在今年4月9日提到的在线众筹。
然而,就如比特币的毁誉参半一样,无论是大众参与还是去中介化,在革新金融行业的同时,也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大众参与,在向公众开放新投资渠道的同时,也让大量缺乏投资经验和抗风险能力的普通民众暴露在自己不曾预见的风险之下。
而在去中介化的投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投资人虽然省去了中间环节的费用,但同时也丧失了中间环节的专业咨询和风险控制服务。
因此,在举国上下高喊金融改革、热议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应该充分尊重金融行业的自身规则,尊重风险控制职能、尊重专业主义原则,这也是对投资人权益的尊重。
(作者系美国纽约大学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