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将亮相三亚
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携手宜信公司、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共同撰写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即将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发布。该报告课题研究团队由著名经济学家李扬教授领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多位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参与撰写。
本报讯 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携手宜信公司、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共同撰写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即将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发布。该报告课题研究团队由著名经济学家李扬教授领衔,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多位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参与撰写。
近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迅速。根据哈佛商学院2012年发布的《中国P2P借贷市场潜力调研报告》,中国已经有100多家小额信贷服务中介平台从事普惠金融服务,大部分机构年增长超过50%,部分机构的年增长超过300%。但也应注意到,普惠金融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围绕该行业的法律地位、行业规范和监管措施等方面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遗憾的是,理论研究的进展未能跟上真实世界现象变迁的脚步。迄今为止,尚缺乏对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的演进历程、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
《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试图打破这一困局,拟以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为依托,以其他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为镜鉴,以中国近年来的普惠金融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起源、发展脉络和运行现状,着重探究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金融改革的阐述中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将带给中国金融发展怎样的深远影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多位金融专业人士指出,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让老百姓享受更多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发展普惠金融,我们的理解是,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得金融服务惠及传统金融体系未充分覆盖的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和消费的工薪阶层、经济上活跃的农户、贫困的农户。实现普惠金融的核心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移动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等,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有助于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