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李锦指出,两者并列进一步提升了非公经济的地位,对民营经济明显利好,预示着未来5-10年将是民营经济的黄金发展期,民营企业大发展时期将到来。
本报记者 毛万熙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多位专家指出,未来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支点之一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公报的亮点在于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大提升了民营经济的地位,民营企业将迎来新的黄金十年。
国企改革路径明确
多位专家指出,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改革。
“用市场化的手段来配置资源,这次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国资委专家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春晓表示,国企改革就是需要国企在市场化基础上推进,不是行政手腕强力推进。中央对于国资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张春晓认为,从会议公报内容看,国企改革在稳步推进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能够同时满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企战略的调整要和整个市场发展的步伐一致,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快了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慢了就会影响经济发展步伐,制约经济发展。
不过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国企改革在探索国资监管手段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张春晓透露,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大,未来有望把国有资产的管理权放给企业,监管部门需认真思考探索如何使国资监管手段和市场变化相一致。如果监管手段跟不上,市场化程度越高,效率越不易提高。同时,要用新办法发展好公有制与非公经济两个重要基础,加快引进包括社会资本在内的优秀战略投资者步伐,促进混合经济发展。
此外,地方投融资平台等国有资产投资部门的功能需要规范修正。张春晓表示,平台是整合、配置国资的较好机制,但其功能应回归投资平台,只能市场化地运作国有资产,而非用作其他用途。
公报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强调了对公有经济的保护。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这种提法表明高层的态度是保护社会公益、经济安全、资源垄断、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企产权,保护国资在重要领域的控制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对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思想的发展。
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公报首次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李锦认为,这是此次会议公报关于国资改革的最大亮点。
李锦指出,两者并列进一步提升了非公经济的地位,对民营经济明显利好,预示着未来5-10年将是民营经济的黄金发展期,民营企业大发展时期将到来。
非公经济在此次改革中将有更多机会。张春晓表示,对于能够市场化的环节,只要民营资本具有进入的条件,都可以参与国企改革、国有经济的发展。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自然资源等特殊行业不能放开外,其他行业只要满足市场条件,国有经济就会有序进退、有序调整,此时民营经济会有序进入、有序发展。最终实现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共同发展,形成我国经济的两个重要支撑。
公报再次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李锦指出,这预示将有很多央企和民企结合在一起。混合不是机械的组合,而是有机的融合,将有利于民企以大企业为龙头,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个机遇。
也有专家指出,改革的细化程度远未达到市场预期。李锦称,公报提到的问题肯定是方案的重点,对于没提到的分类监管、打破垄断等问题,可能要留待会后深化国企改革方案的出台。
李锦认为,会议提出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没提“退”的问题,预计国企从某些领域退出的过程不会立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