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成功在于服务型政府成功
在11月5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中心就自贸区负面清单等相关问题打开话匣子,接受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采访。” 一个多月以来,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已小试牛刀:拿出了一张稍显庞大的负面清单、审批制转向备案制等等。
上海自贸区究竟要做些什么?虽然大家都知道要做些改革的事情,但怎么做,“行”不易,“知”亦不易。
在11月5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中心就自贸区负面清单等相关问题打开话匣子,接受国内外新闻媒体的采访。
韩正说到,自贸区的重大意义在于,是讲制度创新而不讲政策优惠。“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不是挖掘政策洼地。政策洼地越多,越会阻碍各类要素高效流动,越会阻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洼地越多、障碍越大、困难越多。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有洼地,就容易出事故。”
一个多月以来,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已小试牛刀:拿出了一张稍显庞大的负面清单、审批制转向备案制等等。关于金融创新,韩正也表态,细则研究透了就出台,利率市场化等俱在列。
制度创新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都是归向服务型政府。因此,自贸区成功的标志,不在于硬件的成功,而在于是否“形成一整套符合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要求的投资和监管模式”,在于是否最大便利了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是否缩短了企业的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样的制度红利,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但却正是有远见的企业家都会注重的制度问题。
服务型政府,区别于管制型政府,在于前者是企业怎么舒服怎么来,后者是政府怎么舒服怎么来。方便人民群众办证是服务型政府,方便企业营商是服务型政府。如果仍认为群众和企业是“感恩心态”,那是做不了服务型政府的,只有了解群众和企业已是“纳税人心态”,才会接受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这个“了解”,仅仅是观念上的远远不够,甚至可以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有在一个刚性的制度约束下,才会将这个“了解”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对预算进行全口径管理,比如人大可以对行政部门的钱怎么花斤斤计较和讨价还价。在预算民主上实现突破,实现制衡,进而在政府、市场和纳税人之间培养起契约精神,服务型政府就是可行的。
无独有偶。据《人民日报》报道,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五年内,上海力争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达与否,法治没有弄好就是短板,法治搞好了就是跳板。法治最大的目的在于约束公权力,而不是在于管束老百姓,否则就是法制了。因此,一个能够规范权力边界、界定政府与市场权限的法治,其实就是服务型政府的另一种阐述。
明天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日子,包括财税在内的很多改革措施预期将在全会上推出。改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全中国都在屏住呼吸,等待一支即将被射出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