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中国经济已到必须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头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国内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引起了各方担忧。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日前指出, 中国工业增速放缓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但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0日讯(记者 李雨思)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国内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引起了各方担忧。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08 年至2011 年年均增长13.3%,2012 年为10%,今年上半年降至9.3%。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日前指出, 中国工业增速放缓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但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
当前经济呈现新阶段性特征
“今年上半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9.3%,7、8 月以来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势头。总的看,工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主要指标在预期之内。适当放缓增速有利于集中力量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减缓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多年积淀形成的产能过剩、环境过载、创新不足、需求下滑、脱实向虚、负债率高等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制约着工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李毅中说。
第四届世界工商协会论坛于10月2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他在主论坛上作了题为“以工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的主旨演讲。
他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时指出,世界经济正在艰难地逐步走出低谷,发达经济体出现积极势头,新兴经济体渡过了危机最为严重的阶段。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世界经济总体上呈低速增长态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突出。
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工业30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成就巨大;中国工业增速放缓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正确选择;提质增效是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针。
数据显示,我国年工业增加值超过20 万亿元人民币,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500种主要工业品中,220 余种产量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经济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融合。2012 年,货物出口占全球11.2%,居世界第一。
企业面临四大挑战 生产成本高企
“工业转型升级,到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必须得到破解,这将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必要的代价,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要有明晰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 李毅中说。
他指出,当前转型升级过程中工业行业企业面临着四大挑战:廉价要素供给的保障程度下降,工业企业将面临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技术引进难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约束明显增强;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双重挤压。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区域结构、产业关联、政策导向、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为工业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工业企业将面临全方位的高成本约束。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的供需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如能源资源耗量迅速增长,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国际价格高企,工业用地紧张、价格昂贵;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压力增大等。据统计,今年1-8 月规上工业企业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高达85.84%,扣除三项费用后,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5.4%。” 李毅中说。
他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把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转型升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依靠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各国工商界要发挥作用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减少贸易摩擦。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